基本內(nèi)容
李龍祥(越南語:Ly Long Tng;韓國語:;1174年-?)是越南李朝的一位皇子,后來成為高麗王朝的一個將領(lǐng)。他是韓國花山李氏的始祖。
李龍祥于1174年出生于大越國的都城升龍,是越南皇帝李英宗的第七子,為皇后黎美娥所生。
1225年,李朝權(quán)臣陳守度安排李昭皇與自己的侄兒陳煚結(jié)婚。不久即脅迫李昭皇禪位給陳煚,李朝覆滅。為了能夠鞏固新建立的陳朝的統(tǒng)治,陳守度大肆屠殺李朝宗室。
1226年,為了躲避陳朝的追殺,李龍祥于清化地區(qū)率6000余人,攜帶皇冠、龍袍、尚方寶劍以及財寶等物,分乘三只大船,逃往海外。在幾個月的海上流亡之后,來到高麗的甕津郡北面的花山洞里。
傳說高麗高宗曾夢見鳳凰自南方飛來,降臨于高麗。當高麗高宗聽說越南王子來高麗避難,立即下令黃海道海州的官員以貴賓的禮節(jié)歡迎了他們,并允許他們在甕津郡擁有一片自己的莊園。
李龍祥與其部眾在花山地區(qū)定居了下來,建立了莊園和學(xué)校,教授兵法和詩書。
1232年,蒙古軍隊水陸并進,入侵高麗。其中,一支水軍進犯黃海道海面,為李龍祥率當?shù)氐能娒駬敉恕@铨埾榻?jīng)常騎白馬,因此在這場戰(zhàn)役勝利之后,李龍祥獲得了“白馬將軍”的綽號。
1253年,蒙古軍隊,第二次進攻高麗。此時李龍祥已年逾七十,但仍披甲上陣,率當?shù)剀娒窨箵裘晒潘姷倪M攻。經(jīng)過五個月,將蒙古軍趕出了黃海道。因戰(zhàn)功卓著,高麗國王冊封李龍祥為將軍,將鎮(zhèn)山和花山兩地作為他的封地。高麗朝廷在蒙古水軍投降的地方建立了受降門,并為李龍祥建立了牌坊以表彰其功績(該牌坊至今猶存)。
李龍祥逝世后,他的遺體被埋葬在板門店附近的山腳下。在這座山山頂,李龍祥曾南望故國而為之流涕。如今此處被稱為“望國壇”。
1958年11月6日,韓國總統(tǒng)李承晚訪問南越期間,曾宣稱自己是李龍祥的后裔。
1994年,花山李氏的后人訪問越南李朝的發(fā)源地,即北寧省慈山縣庭榜村。在這里,花山李氏的后人對祖先進行了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