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華鎣山游擊縱隊(西南民主聯(lián)軍)司令員兼副政委 陳伯純
解放后,曾任四川省計委物價局副局長,四川省物價委員會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價格學會理事,全國價格學會等職,1983年7月離休。他一生為人低調。2008年1月逝世后,他華鎣山游擊隊司令員的傳奇身份才被媒體公開。
事業(yè)貢獻
1937年,年僅18歲的陳伯純到武勝縣讀初中,受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詩句的影響,立志報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與張澤浩、謝志光、任志等同學組織“細流社”、“訊論社”等進步團體。1938年,考入成都天府中學讀高中,不久轉學于南充中學,于1939年5月在該校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下半年,因身份有所暴露,陳伯純先后轉移到南充與蓬溪交界的金鳳小學、岳池縣尚用小學教書。1941年,與家庭斷絕聯(lián)系到廣安縣,以私立小學教師的社會職業(yè)為掩護,擔任黨支部書記,成為一名堅定的職業(yè)革命者。1944年受中共中央南方局指派,回到老家金子沱作長期埋伏,建立“兩面政權”,任金子鄉(xiāng)鄉(xiāng)長。
在建立“兩面政權”過程中,擔任中共金子區(qū)委委員,與劉石泉、張倫、陳立洪、陳自強、張嵐星(陳伯純妻)等中共地下黨員一道,發(fā)展農會,組織“三抗社”(抗稅、抗丁、抗糧),經發(fā)展農會會員達2萬余人。并建立起一支400余人的脫產武裝工作隊。同時充分利用自己的鄉(xiāng)長身份,積極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爭取了王紹文、陳楫熙、陳剛、王少懷、陳玉田等地方知名人士的支持,并成功改造以秦耀、秦鼎兄弟為首的龍多山綠林武裝。
1948年春節(jié),陳伯純因身份暴露轉移廣安,在廣安縣觀閣小學以教師身份隱蔽下來。不久,組織上任命他為中共觀閣鄉(xiāng)特支書記。
人物經歷
1948年8月初,在四川地下組織遭受國民黨特務機關破壞,危機關頭中共川東臨委果斷決定在上川東華鎣山地區(qū)發(fā)動聯(lián)合大起義,成立西南民主聯(lián)軍川東縱隊,川東臨委書記王璞任黨代表、縱隊政委,曾霖為軍事總指揮。1948年8月12日,作為特支書記的陳伯純,指揮并參加了廣安觀閣起義,任西南民主聯(lián)軍川東縱隊第五支隊二總隊政委。起義失敗后,陳伯純奉命轉移老家金子沱,與先期到達的王璞會合,決定成立西南民主聯(lián)軍川東縱隊第四支隊,王璞任政委,陳伯純任第四支隊司令員。
1948年8月25日,金子沱武裝起義爆發(fā)。起義軍隨即拿下了合川金子、武勝真靜兩個鄉(xiāng)公所。8月26日,王璞、陳伯純率領400余名起義軍襲擊武勝縣中心鎮(zhèn)附近的黎家花園,一舉奪取紳糧黎在文、黎小村家中的手槍、步槍30余支,并擊潰前來鎮(zhèn)壓的武勝縣警察中隊和民團,擊斃敵人10余名。
打垮偽鄉(xiāng)警隊1個,斃敵15人,配合中共地下黨員、武勝縣石盤鄉(xiāng)鄉(xiāng)長王屏藩發(fā)動的石盤沱起義,并相機攻占石盤沱,宣布成立以王屏藩任司令員的西南民主聯(lián)軍川東縱隊第三支隊。由于第三支隊人員較少,王璞決定將三支隊、四支隊合編,改編為第四支隊獨立大隊,王屏藩任獨立大隊長。
1948年8月31日,王璞、陳伯純率領合編后起義隊伍到達岳池縣清溪鄉(xiāng)黃花嶺,設伏擊斃時任四川南充縣警察局長林廷極,起義軍威震華鎣山。9月1日,起義軍乘勝前進,向南充縣鄢家場發(fā)起攻擊,一舉占領鄢家鄉(xiāng)公所,俘獲鄉(xiāng)丁5名,繳獲5枝手槍、17枝步槍、子彈300余發(fā)。9月3日,起義軍到達岳池縣回龍鄉(xiāng)三元寨,與前來接應的西南民主聯(lián)軍川東縱隊第八支隊會師,隨后起義隊伍進行了整編,第四支隊、第八支隊整編為西南民主聯(lián)軍華鎣山游擊縱隊,即華鎣山游擊隊。王璞任政委兼特派員,陳伯純任司令員兼副政委,王屏藩任副司令員兼前線總指揮,陳楫熙任參謀長,蔡衣渠任政治部主任,羅永曄任組織科科長。連戰(zhàn)連捷,隊伍不斷壯大,士氣高昂,所到之處,歷數(shù)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罪惡,宣傳革命道理,深受老百姓擁護和歡迎。
由于華鎣山武裝起義是在國民黨西南“堡壘”重慶的眼皮下打響的,頓時激怒了國民黨反動當局。根據(jù)南京蔣介石指令,重慶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責令重慶警備司令劉雨卿,限期剿滅起義隊伍。保密局局長毛人鳳,也責令特務頭子徐遠舉,要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將王璞、陳伯純等“匪首”“緝拿歸案”。不幸陷入了國民黨內政部第二警察總隊、并由國民黨少將樊齡直接指揮四川省第十及第十一區(qū)保安司令部協(xié)同專署保安大隊及南充、武勝、岳池、廣安、合川等縣警察中隊與鄉(xiāng)保民團3000余人的重圍之中經過浴血奮戰(zhàn),突出重圍,向蓬溪縣金城山方向轉移。
而此時,金城山已被敵人占領,王璞、陳伯純只得帶領起義軍退至岳池與武勝交界的石盤鄉(xiāng)木瓜寨,在研究突圍及隱蔽對策時,一位戰(zhàn)士擦槍走火,誤中王璞腹部,政委王璞犧牲,不得不分散隱蔽。陳伯純歷經艱險,在黨組織幫助下,轉移川南,直至全國解放。
英雄事跡
在整個華鎣山聯(lián)合大起義中,陳伯純被國民黨反動派列為重點緝拿的“匪首”,反動當局登報通緝他,特務四處捉拿他,并多次懸賞要他的人頭。解放后,隨著小說《紅巖》、電影《烈火中的永生》的火爆,華鎣山游擊隊幾乎家喻戶曉,而這些文學作品中的充滿傳奇色彩的華鎣山游擊縱隊“司令”都不是他的形象。但陳伯純從不居功自傲,從來不在別人面前夸耀自己、標榜自己,總是以魯迅先生的名句“我以我血薦軒轅”激勵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默默無聞地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堂堂正正做人,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從不索取個人利益。
解放后,陳伯純曾先后擔任瀘州專署財委秘書、科長、經理,四川省計委綜合處處長,四川省計委物價局副局長,四川省物價委員會研究室主任,價格協(xié)會理事等職,1983年7月離休。生活中的陳伯純沒有不良嗜好,只有唯一的愛好是讀書。據(jù)熟悉他的老同志說,他家滿屋是書,他是一位嗜書如命的“書蟲”。2008年1月4日中午,家住成都三倒拐街的陳伯純老人捧著一本書,像往常一樣坐在沙發(fā)上研讀。沉迷書中的老人,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這一睡,就永遠沒有醒來。他那華鎣山游擊縱隊司令員的傳奇身份,是在他逝世后才廣被媒體公開報道。人們對陳伯純傳奇的革命經歷贊美不已。他那“生做革命人杰,逝作千秋楷!钡母锩唢L范永遠值得后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