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說
有人說:不工小楷,是不能算真正的書法家的。這話看似有些偏頗,但從學習書法的角度看,似也不無道理。古代士人應試,佛徒抄經(jīng),日常書寫,大多使用小楷。小楷是種應用極廣的書體。魏晉鐘(繇)、王(羲之、獻之)之后,歷代傳承,楷法日趨整飭?ǖ膰烂埽萍s了書家情性的發(fā)揮,故千余年來,以小楷自立面目者可謂少之又少。宋代的院體、明代的臺閣體、清代的館閣體,雖屬小楷范疇,但已流為俗體。近代以來,由于書寫工具的更新,小楷已失去了應用的功能。當代人作小楷,只是一種創(chuàng)作的手段。在注重“展廳效果”的當代書壇,小楷作品日趨式微,一方面是受崇尚高堂大軸、鴻篇巨制的時風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小楷本身的嚴謹法度,非積累功深,很難見好有關系。張新成先生精研小楷數(shù)十年,苦探出新,在小楷的創(chuàng)作中走出了一條艱辛的道路。張先生“筆力堅勁,結(jié)構(gòu)疏朗,清秀俊美,剛?cè)岵⑿睢钡莫毺仫L格,使其在書法同行中嶄露頭角。張先生的小楷,筑基于唐代褚遂良楷書,筆法跳蕩,俊邁空靈。其用筆偶參以魏碑筆法,強調(diào)的輕重對比,局勢開張,氣象博大。他將褚的大楷縮小化,所以其小楷不覺其“小”?此男】,是能于小中見大,于小中見真性情、見大氣象的。觀其作品不難看出,張先生落筆輕著紙重。輕處雖細若游絲,而精神貫注,力在字中,無絲毫懈筆,流暢自然。從來寫小楷者,大多師法鐘王的帖學一路。這種取法的結(jié)果易于娟秀,而難于曠放,張先生的小楷盡管也取法唐人,但他善于用筆,能將魏碑中的重、拙一路巧妙融入,筆鋒中、側(cè)互用。結(jié)構(gòu)上也打破漢字的方形結(jié)構(gòu),一任自然。若將張先生的小楷放大看,雄強恣肆,有種愈大愈佳的效果。天道酬勤,如今張先生的書法作品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在2000年7月份世界華人藝術展中,20米小楷長卷獲金獎,大賽組委會授予“世界華人杰出藝術家”稱號,2003年9月份本人作品入選(韓國漢城)國際書法名人大展,并由沈鵬主席率領中國書法代表團出席了韓國國際書藝展的開幕式,由韓國國際書法聯(lián)盟大會長趙守鎬先生頒發(fā)了收藏證書和紀念獎。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之際本人作品榮獲金獎,并授予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的榮譽稱號;2004年7月在“王屋山杯”中國名人書畫大展中榮獲一等獎;2005年“花園杯”全國男性健康書畫大賽榮獲一等獎。2006年榮獲中國百名書法家書法大賽金龍獎。2008年榮獲和諧中華迎奧運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大展金獎。作品還被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所收藏,國內(nèi)的一些領導、名人、企業(yè)家及書法愛好者對他的金楷書法視為珍寶。張先生的書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張新成先生持一腔淡泊心態(tài),寄情翰墨,他執(zhí)著地向著藝術的殿堂不懈地攀登著。渾然天成,德鑄墨魂,我們相信:在人間重晚情的天地里,張先生的書法藝術將會綻放出更多的奇花異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