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蕭得里底(?-1122) 遼朝大臣。字糺鄰,晉王孝先孫,使相撒缽子。
人物生平
雞胸駝背,外謹(jǐn)內(nèi)倨。補祗候郎君,歷寧遠軍節(jié)度使,知北院樞密事,封蘭陵郡王。女真初起,朝議多欲舉兵往討,得里底獨行阻撓,以至喪敗。后遷北院樞密使。時,各路飛章告急,不即上奏,阻遏功賞,人無斗志。保大二年(1122),天祚西逃,怒逐得里底。后為耶律九斤所得,送往宣宗耶律淳處。自知不免,詭稱我不能事僭竊之君,絕食數(shù)日而死。
史籍記載
蕭得里底,字糺鄰,晉王孝先之孫。父撒缽,歷官使相。得里底短而僂,
外謹(jǐn)內(nèi)倨。大康中,補祗候郎君,稍遷興圣宮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大安中,
燕王妃生子,得里底以妃叔故,歷寧遠軍節(jié)度使、長寧宮使。壽隆二年,監(jiān)討達
里得、拔思母二部,多俘而還,改同知南京留守事。乾統(tǒng)元年,為北面林牙、同
知北院樞密事,受詔與北院樞密使耶律阿思治乙辛余黨。阿思納賄,多出其罪;
得里底不能制,亦附會之。四年,知北院樞密事。夏王李乾順為宋所攻,遣使請
和解,詔得里底與南院樞密使牛溫舒使宋平之。宋既許,得里底受書之日,乃曰:
“始奉命取要約歸,不見書辭,豈敢徒還。”遂對宋主發(fā)函而讀。既還,朝議為
是。天慶三年,加守司徒,封蘭陵郡王。
女直初起,廷臣多欲乘其未備,舉兵往討,得里底獨沮之,以至敗衄。天祚
以得里底不合人望,出為西南面招討使。八年,召為北院樞密使,寵任彌篤。是
時,諸路大亂,飛章告急者絡(luò)繹而至,得里底不即上聞,有功者亦無甄別。由是
將校怨怒,人無斗志。保大二年,金兵至嶺東。會耶律撒八、習(xí)騎撒跋等謀立晉
王敖盧斡事泄,上召得里底議曰:“反者必以此兒為名,若不除去,何以獲安!
得里底唯唯,竟無一言申理。王既死,人心益離。金兵逾嶺,天祚率衛(wèi)兵西遁。
元妃蕭氏,得里底之侄,謂得里底曰:“爾任國政,致君至此,何以生為!”得
里底但謝罪,不能對。明日,天祚怒,逐得里底與其子麼撒。
得里底既去,為耶律高山奴執(zhí)送金兵。得里底伺守者怠,脫身亡歸,復(fù)為耶
律九斤所得,送之耶律淳。時淳已僣號,得里底自知不免,詭曰:“吾不能事僣
竊之君!”不食數(shù)日,卒。子麼撒,為金兵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