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丁宮,字元雄。東漢末年大臣,沛國人。歷任交州刺史、光祿勛、司空、司徒、尚書。
相關(guān)記載
太尉張溫免,司徒崔烈為太尉。(187年)五月,司空許相為司徒,光祿勛沛國丁宮為司空。宮字元雄。
——后漢書
(士燮)弟(士)壹,初為郡督郵,刺史丁宮征還京都。壹侍送勤恪,宮感之,臨別謂曰:“刺史若待罪三事,當(dāng)相辟也!焙髮m為司徒,辟壹。比至,宮已免,黃琬代為司徒,甚禮遇壹。
——三國志·士燮傳
(187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司徒許相罷,司空丁宮為司徒。
——后漢書
尚書(盧植)讀冊畢,群臣莫有言,尚書丁宮曰:“天禍漢室,喪亂弘多。昔祭仲廢忽立突,春秋大其權(quán)。今大臣量宜為社稷計,誠合天人,請稱萬歲!弊恳蕴笠姀U,故公卿以下不布服,會葬,素衣而已。
——三國志·董卓傳 注引《獻(xiàn)帝紀(jì)》
演義描述
演義中名字誤記為“丁管”
東漢末年尚書,董卓下詔廢黜孝靈帝,立陳留王,詔書剛念完,丁管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dāng)以頸血濺之!”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書丁管也。卓命牽出斬之。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
后人有詩嘆之曰:“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一)正史中的丁宮
而實(shí)際上,把演義人物丁管當(dāng)成丁宮,是荒謬的。正史中,董卓入朝后,確實(shí)把司徒丁宮免職,降為尚書。然后在董卓宣布廢除劉辯時,丁宮是幫董卓說話的,并首先表態(tài)擁護(hù)廢除劉辯。
袁宏《后漢紀(jì)》:
丁宮曰:“天禍漢室,喪亂弘多。昔祭仲廢忽立密,春秋善之。今大臣量宜為社稷計,誠合天心,請稱萬歲。”
袁宏曰:“丁宮可謂非人矣!以為雖伊尹之事,猶將涕泣而從之,而況凌虐其君,而助贊其惡。夫仁義者,人心之所有也。濃薄不同,故有至與不至焉。當(dāng)其至者,在君親之難,若身首之相衛(wèi)也;其不至者,猶有兒女之愛焉。無情於斯者,不得豫夫人倫矣!
看到?jīng)]有?袁宏都罵丁官不是人。這樣的人怎么能是演義人物丁管呢?
(二)正史中到底是誰站出來反對董卓?
當(dāng)時反對廢黜劉辯的大臣只有盧植一人,而不是演義中的尚書丁管,更不是正史中的丁宮。
《后漢書·吳延史盧趙列傳》:群僚無敢言,植獨(dú)抗議不同。
袁宏《后漢紀(jì)》:公卿已下,皆惶恐不敢對。盧植對曰:“按尚書,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又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條,是以霍光廢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此非前事之比也!弊看笈,欲誅植。
(三)演義中的盧植和丁宮
《三國演義》中,讓盧植與鄭泰引反對何進(jìn)招董卓進(jìn)京憤而辭職,這是董卓進(jìn)京之前的劇情,所以在董卓廢帝時,盧植無法回到劇情之中,羅貫中于是杜撰了一個尚書丁管來彌補(bǔ)劇情缺憾。而丁宮在演義中根本沒有出現(xiàn)過。
結(jié)論:演義中站出來對抗董卓的是尚書丁管,但若因一個“尚書”和一個“丁”字就腦補(bǔ)成“丁宮”則是非;闹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