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周召南(1847—1925),字敦詩,別字雅言,號棠坡,福建周寧縣獅城人。
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自幼授業(yè)于周道興,勤究四書、經(jīng)史,19歲考取秀才,因母寡,在家奉侍。居家勤究經(jīng)史,尤長書法,學習歐體,筆劃瘦硬神妙。后由七步陳蔭堂推薦,赴福州主事寧周會館,主館八年,奉公守職,經(jīng)濟往來,毫不染指。后因母年老辭歸。周召南為人坦誠,對人不論親疏皆以誠相待,他常說:“彼實宥我,余非能善此”,或受郁抑之事,也是以“我之咎也,彼何罪”處之。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處世態(tài)度,眾人稱贊:“使世盡如棠坡者,則朝廷之事清,而有司之事寡矣”。周召南熱心公益事,他在福州主事寧周會館時,得知周墩饑荒,親赴連江糴米解運周墩賑濟,饑民得食,災(zāi)情緩解。周墩至純池的“靈鷲橋”被山洪所圮,交通受阻,召南帶頭捐資修橋。還主張薄葬。晚年受聘審編《寧德縣志》周墩部分志稿。于民國14年(1925)病卒,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