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董兆熊
性別:男
字:敦臨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清朝
籍貫:蘇州吳江
民族:漢族
身份:詩人
個人簡介
董兆熊,字敦臨,一字夢蘭,蘇州吳江人,咸豐初年舉孝廉方正。
曾為清初詩人厲鶚的《樊榭山房集》作注。
又選輯南宋詩文為《南宋文錄》,身后稿本經(jīng)刪存為《南宋文錄錄》,刊行于世。
董姓起源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yǎng)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于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后代便以董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xiàn)的,據(jù)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后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quán)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陜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布于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余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h、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qū)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