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舒懋官。舒懋官,字長德,號萸房,江西靖安縣城西門外太史第人,父舒麟祥,是當?shù)刂麑W者,舒懋官得父教,學業(yè)頗有造詣。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舉人,次年中進士。嘉慶五年(1800)初任英德知縣,因母病故,辭職回鄉(xiāng),曾在當時著名的婺源紫陽書院講書四年。自嘉慶十七年(1812)起任豐順和潮陽知縣。嘉慶二十一年(1816)和二十三年(1818)兩次任新安知縣。
舒懋官在新安期間注意考察名勝古跡、風俗人情,重視編志。他在《重修新安縣志序》中說,嘉慶二十一年(1816)初任新安知縣,發(fā)現(xiàn)百多年前靳文謨編的舊志,已“幾經變易”,該重修了,于是為修志的事奔忙,但沒有結果。
嘉慶二十三年(1818),舒懋官二任新安知縣,適逢編纂《大清一統(tǒng)志》和《廣東通志》。兩廣總督阮元、廣東督糧道盧元偉飭令各縣采訪事實,以備選錄!坝喾蠲┲,而亦可藉此一新《縣志》,是固余之本愿也! 舒懋官馬上聘請江西南城縣同鄉(xiāng)王崇熙為總纂,組織編輯班子,搜集大量材料,啟動撰寫編務。
嘉慶二十四年二月(1819年3月)舒懋官與王崇熙兩人“相與考訂潤色”,經過三個月的努力,這部分訓典、沿革志、輿地圖、山水略、職官志、建置略、經政略、海防略、防省指、宦績略、選舉表、勝跡略、人物志、藝文志等14個部類,24卷18萬余字的方志終于殺青付梓。該志門類詳細,取材嚴謹,史料確切,文字優(yōu)美。兩廣總督、著名學者、史志大家阮元親為舒懋官所編《新安縣志》作序,認為“廣東沿海州縣,皆抵海而止;唯新安一縣,內洋島嶼,下有居民,與他所不同。管轄市墟,又有土著、客籍之分,舊《志》亦略而不著。此《縣志》所以當重為編輯也!边@是《新安縣志》的特色,可以與唐代史志巨著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媲美,“斯編酌古證今,繁簡有法,可免于吉甫之詆訶矣”。嘉慶《新安縣志》至今已195年了,仍不失為深圳歷史上較為完善的一部地方志。舒懋官《新安縣志》書成之后,倦于宦途,回到故鄉(xiāng),贍養(yǎng)老父。道光五年(1825)還受聘主修《靖安縣志》。舒懋官年70而卒,著作集有《道泉山房詩文遺稿》。
臺灣成文出版社1974年還再版了此書。
2004年,深圳市開展了“首次全面整修本土方志《新安縣志》,把深圳根留住”的工作,并由著名古建筑專家張一兵教授為舒懋官所主修的嘉慶本《新安縣志》校注。這部沉睡了上百年的《新安縣志》,可望正式出版(2006年6月已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正式出版),屆時一幅深圳歷史沿革以及地理、政治、經濟、文化、人物、風俗的“全景圖”將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其填補了深圳、香港乃至珠三角地區(qū)的文史研究空白。評審專家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陳祖武、國家圖書館發(fā)展研究院院長李致忠、中華書局資深編審許逸民、廣東省史志辦副主任侯月祥等,對巨著《新安縣志》的學術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②。同年,香港地方志座談會在香港嶺南大學舉行。會議主要就如何編修香港地方志及其對香港未來發(fā)展的作用問題進行了商討。認為,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包括臺灣。,僅香港和澳門尚未著手修志工作。香港在清朝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涉及香港的地方志,目前僅有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新安縣志》和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由舒懋官主修的《新安縣志》兩種。有關香港古代史的知識,大多來自以上兩部志書③。
2006年5月,由舒懋官主修的嘉慶版《新安縣志》選入“深圳珍貴史料叢刊”《深圳舊志三種》,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7年12月,由舒懋官主修的嘉慶版《新安縣志》再次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以影印本的形式出版發(fā)行。
香港《大公報 》2008年2月24日就《新安縣志》報道:舒氏親臨瀕海重地,“升平鯨波水靜,然前事不忘而慎固封守,有備所以無患也,故特立海防門。”最重要的是,他于舊志各圖外再增入海防圖。將香港等大小縣屬海上諸島盡入縣志的版圖之中,確認了香港乃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之部分。志卷二有云:“舊志謂抵佛堂門而佛堂外如蒲臺長洲大嶼山擔桿山各處居民竟不得隸于新安版圖乎?”所以,新志以海面則以極盡處之山為止,“南至擔桿山海面三百里外屬黑水洋杳無邊際。”這是新安縣志第一次明確將香港諸島定為領土。二十多年之后,香港就被英國強占,這部新安縣志也為中國近代史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留下最有力的證據(jù)。嘉慶二十四年刊的《新安縣志》也是目下傳世的有關新安縣歷史的最重要文獻資料。
在深圳歷史文化名人展廳,就明確指出,深圳歷史上有不少人物鮮為人知。如主修《新安縣志》的新安知縣舒懋官等等。這些歷史人物為深圳歷史增添了光彩,值得我們后人紀念。通過這個展廳宣傳深圳歷史文化名人及其貢獻,對于弘揚愛國、愛鄉(xiāng)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具有現(xiàn)實意義。④
④《上海地方志》2007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