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文壽華(1790—1833),字鎮(zhèn)候,別字渠村,號西亭,自號“紫泉釣徒”,清代廣西玉林市玉林鎮(zhèn)大新村人。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科鄉(xiāng)試,文壽華考中第三十一名舉人。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會試,文壽華考取第七十五名進士,殿試二甲十五名,欽授山西省太原府文水縣知縣。他在文水縣,立意修政明刑,安靖地方,使縣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清道光元年(1821年),文壽華任山西省兩科會試同考試官。道光三年(1823年)調任汾州府介休縣知縣。文壽華深入民間密查細訪,對犯罪者必繩之以法,治以應得之罪。道光五年(1825年),文壽華奉調陽曲縣知縣。介休縣群眾依戀不舍,赴省請求挽留者不下千余人。文壽華到陽曲縣后,同年七月,隔鄰孟縣蝗災突發(fā),災情異常嚴重,他馬上采取措施,先將自己的薪俸慷慨捐獻,繼由公庫撥出大筆公款,作為捕蝗滅蟲經(jīng)費;出動全衙僚屬公差,組織發(fā)動屬民滅蝗。數(shù)日間,飛蝗逐步被捕滅,禾苗賴以保存。道光六年(1826年),文壽華擢升霍州直隸州知州。道光七年(1827年),西域用兵,霍州地當要沖,文壽華奉令征集大批戰(zhàn)馬人夫軍餉糧草,支援前線。道光八年(1828年)他被遷選為山西省會試內圍監(jiān)考官。道光十二年(1832年)冬,他擢升澤州府知府。其著作《姓氏譜》、《啖蔗山房詩存》等流行于世。他因積勞成疾,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于任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