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元文遙敏慧夙成,濟陰王元暉業(yè)每云:“此子王佐才也!睍煒I(yè)嘗大會賓客,有人將《何遜集》初入洛,諸賢皆贊賞之。河間邢邵試命文遙,“誦之幾遍可得?”文遙一覽便誦,時年十馀歲。濟陰王曰:“我家千里駒,今定如何?”邢云:“此殆古來未有!
起家員外散騎常侍。遭父喪,服闋,除太尉東閣祭酒。以天下方亂,遂解官侍養(yǎng),隱于林慮山。武定中,文襄(高澄)征為大將軍府功曹。北齊受禪,于登壇所受中書舍人,宣傳文武號令。楊遵彥每云:“堪解穰侯印者,必在斯人!焙蠛霰恢兄加膱(zhí),竟不知所由,如此積年。文宣(高洋)后自幸禁獄,執(zhí)手愧謝,親解所著金帶及御服賜之,即日起為尚書祠部郎中。孝昭(高演)攝政,除大丞相府功曹參軍,典機密。及踐祚,除中書侍郎,封永樂縣伯,參軍國大事。及帝大漸,與平秦王高歸彥、趙郡王高睿等同受顧托,迎立武成帝即位,任遇轉隆,歷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侍中、中書監(jiān)。天統(tǒng)二年,詔特賜姓高氏,籍屬宗正,子弟依例歲時入朝。再遷尚書左仆射,進封寧都郡公、侍中。
元文遙歷事三主,明達世務,每臨軒,多命宣敕,號令文武,聲韻高朗,發(fā)吐無滯。然探測上旨,時有委巷之言,故不為知音所重。齊因魏朝,宰縣多用廝濫,至于士流恥居百里。文遙以縣令為字人之切,遂請革選。于是密令搜揚貴游子弟,發(fā)敕用之。猶恐其披訴,總召集神武門,令趙郡王高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為縣,自此始也。既與趙彥深、和士開同被任遇,雖不如彥深清貞守道,又不為士開貪淫亂政,在于季、孟之間。然性和厚,與物無競,故時論不在彥深之下。
初,元文遙自洛遷鄴,惟有地十頃,家貧,所資衣食而已。魏之將季,宗姓被侮,有人冒相侵奪,文遙即以與之。及貴,此人尚在,乃將家逃竄。元文遙大驚,追加慰撫,還以與之。彼人愧而不受,彼此俱讓,遂為閑田。至后主嗣位,趙郡王睿、婁定遠等謀出和士開,文遙亦參其議。高睿見殺,元文遙由是出為西兗州刺史。詣士開別,士開曰:“處得言地,使元家兒作令仆,深愧朝廷!奔妊远冢詧(zhí)手慰勉之。猶慮文遙自疑,用其子行恭為尚書郎,以慰其心。和士開死,自東徐州刺史征入朝,竟不用,卒。
親屬成員
七世祖:拓跋什翼犍,北魏昭成帝。
六世祖:拓跋受鳩。
五世祖:拓跋遵,左丞相、常山王,贈冀州刺史。
曾祖:拓跋可悉陵,中軍都將、暨陽縣子。
父親:元晞,贈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jiān),謚號為孝。
兒子:元行恭、元行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