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王步青(公元一六七二年至一七五一年)字罕皆,號己山,江蘇金壇人。
生于清圣祖康熙十一年,卒于高宗乾隆十六年,年八十歲。
性沖澹,長身玉立,以文名。
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授檢討,以告歸。
步青工文,然覃心正學,著有《己山文集》十卷,別集四卷,及《朱子四書本義匯參》四十五卷,(均清史列傳)并傳于世。
個人經(jīng)歷
1672——1687年(1—16歲),度過了十年寒窗,完成基礎學業(yè)。
1688——1713年(17—42歲),從事帖括,教授諸生二十六年。
1714——1722年(43—51歲),1714(康熙五十三年)鄉(xiāng)試中舉人,登賢書又九年。
1723——1727年(52—56)歲,雍正元年(1723年)殿試賜進士,入京史館工作五年,官至翰林院檢討。
1728——1745年(57—74歲),因嬰疾告歸故里,重操舊業(yè),后又設館揚州,執(zhí)掌“維陽書院”。1745年7月(乾隆10年)賜同進士出身翰林院檢討加一級。
1746——1751年(75—80歲),乾隆十六年(1751年)無疾而卒,年八十,入祀鄉(xiāng)賢祠。沈德潛為其撰墓碑銘:“金沙王氏,代有令德,篤生醇儒,日光玉色。立朝揚華,歸田纂述,敬信紫陽,窺尋正脈。翦繁剔蕪,尊孔黜墨,昭示后人,天空水碧。循循庸行,惟正是適。名因?qū)嵙鳎离S年積。斯人云亡,士林傷衋。習吉佳城,郁蒼松櫪。吾作銘詞,勒于文石,后有過者,車行必式!
生平
清初著名儒學大家,金壇白塔后村人,字漢階,一字罕階,號己山。生于清圣祖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卒于高宗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享年80歲。他性沖澹,長身玉立,覃心正學,以文名。他操持選正,黜浮崇雅,位居京師仍屏跡一室,學子視為楷模。
王步青長身玉立,自年少為諸生時便以文采知名,但潛心鉆研經(jīng)學義理。張伯行任江蘇巡撫時,招集江蘇十五府知名文士至蘇州紫陽書院,講授《語錄》;三次考試,王步青都取得第一,張伯行稱贊王步青能“窺道之本原,契圣賢之旨趣”。
曾經(jīng)與桂林陳宏謀有十余封書信往來,都以道義相互勉勵,興辦正學、整飭吏治、激勵風俗,期許成為一代名臣。陳宏謀稱王步青的學問以濂、洛、關、閩為宗,以日用倫常為實際,躬行心得,不只是空言。王步青每日隨身攜帶書籍,隨時閱讀,舟車行路時也不曾間斷。
著作
《朱子四書本義匯參》四十五卷
《王己山文集》十卷《別集》四卷
《維揚書院約》
《王氏宗規(guī)》
《敦復堂古文稿》
王姓起源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畢公高的后裔,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二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世人稱為"王家",以后便以王為姓。三是魏國信陵君無忌,魏被滅后,其子孫被稱為"王家",隨以王為姓。
2、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媯滿被周武王封于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后,其后人以王為姓。
3、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殺后,其子孫為了紀念他,改姓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來。如鮮卑族可頻氏、烏桓族回紇阿布思族。
5、出自賜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戰(zhàn)國燕王丹的玄孫喜被王莽賜姓王。
郡望
1、太原郡:戰(zhàn)國秦莊王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國魏時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畢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漢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中山郡:漢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陳留郡:西漢置郡。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媯姓齊王建之孫安。
6、河東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靈王太子晉及周平王太孫赤之后。
7、河南郡:漢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鮮卑族可頻氏王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