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人物簡介
朱厚熜(cōng),嘉靖帝。
嘉靖帝繼位之初,下詔廢除了武宗時的弊政,誅殺了佞臣錢寧、江彬等,使朝政為之一新,不過不久以后就爆發(fā)了“大議禮之爭”,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
早在嘉靖皇帝由藩邸進京的時候,未即位的嘉靖皇帝與朝臣們就迎接的禮儀發(fā)生了爭執(zhí),結果以朝臣的妥協(xié)告終,緊接著,嘉靖皇帝的生母進京,又發(fā)生了類似的事情,最后朝臣又做了讓步。
這兩件事可是說是議禮之爭的導火索,從嘉靖皇帝主觀來講,他從外藩即皇帝位,對朝廷的舊臣并不十分信任,而且他不希望以過繼給孝宗皇帝當養(yǎng)子的身份來入繼大統(tǒng),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帝,這一點標榜尊崇先師孔子禮教的大臣們是無法同意的,眾大臣表現(xiàn)的空前團結,反對的奏章壓的世宗喘不過氣來,就在世宗準備讓步的時候,一個叫張璁的人站了出來,幫了嘉靖皇帝一個忙,他寫了一篇文章,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jù),而且引經(jīng)據(jù)典批駁了群臣的觀點,嘉靖皇帝看后深受鼓舞,張璁也得以加官進爵,成為議禮派的首領(當時的反對大臣們稱為護禮派)。
朝中出現(xiàn)了議禮派與護禮派的對立,由于嘉靖皇帝的支持,議禮派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雙方的斗爭也日趨激烈,經(jīng)過幾回合的你來我往,終于爆發(fā)了“血濺左順門”事件。由于議禮派逐漸占據(jù)上風,護禮派群臣決定集體向皇帝進諫,于是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給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龐大隊伍,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哭聲,喊聲震天,嘉靖皇帝派人將為首的幾為大臣押入監(jiān)獄,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xiàn)騷動,世宗皇帝殺心頓起,將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一時間錦衣衛(wèi)從四面八方圍來,左順門前血跡斑斑。左順門事件以皇帝的勝利,護禮諸臣的失敗告終,嘉靖帝終于如愿地將父親追尊為睿宗,并將神主入太廟,躋在武宗朱厚照之上。這次事件致使許多正直的大臣或死或引退,而佞臣卻乘機竊取了朝政大權,使弊政重興。通過這件事,嘉靖皇帝不僅實現(xiàn)了追封自己父親為皇帝的愿望,而且樹立了新皇的威信,開始了他的專制統(tǒng)治。
嘉靖皇帝非常崇信道教,好神仙老道之術,一心求長生不老,他到處搜羅方士,秘方,許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一些文人也因為給嘉靖皇帝撰寫青詞(道教儀式中向上天禱告的詞文)而入閣成為宰相,當時民間就有“青詞宰相”的說法。嚴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善于寫青詞,善于揣測皇帝的心思,因此盡管嘉靖皇帝對嚴嵩的貪贓枉法了然于心,可就是不舍得處理他,由嚴嵩主持朝政,自己則深居皇宮專心于成仙修道。在他在位的45年間,他竟然有20多年不上朝理事,由嚴嵩擅權達17年之久。嚴嵩立朋黨,除異己,造成兵備廢弛,財政拮據(jù)。倭寇擾掠東南沿海,蒙古韃靼貴族大舉入掠京畿,農(nóng)民起義頻繁,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明中葉,蒙古韃靼部興起,統(tǒng)一了蒙古各部。至俺答汗時勢力強盛。屢次率軍騷擾內地,當時明朝邊將為保官升職,將諸邊軍糧大半賄賂了當朝嚴嵩。以致軍士饑疲,無力抵抗蒙古韃靼部的騷擾。同時駐在邊關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了將領們克扣軍糧,另一方面厭惡了頻繁的戰(zhàn)斗,因此經(jīng)常爆發(fā)邊卒的叛亂。攪的明朝的北邊幾乎沒有安寧過。特別是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韃靼部俺答汗率軍長驅直入北京郊區(qū),燒殺搶掠數(shù)日,滿意而去,吏稱“庚戌之亂”。
在東南沿海,由于嘉靖帝的昏憒和權臣的誤國,使得海防十分空虛,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僅有原額的三分之一,戰(zhàn)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盜大舉進犯。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倭寇殺害的就有數(shù)十萬人。所以,嘉靖在位的四十多年間,是東南沿海倭患最為嚴重的時期。雖然最后東南沿海的抗倭斗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涌現(xiàn)了像戚繼光、于大猷等著名抗倭將領,也不能抵消嘉靖的過失。
而在北京深宮之內,卻暴發(fā)了“壬寅宮變”。明朝嘉靖年間的“壬寅宮變”,是歷史上一起罕見的宮女起義。當時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為求長生不老藥,命方士煉丹。當時皇帝迷信,認為未有經(jīng)歷人事的宮女的月經(jīng)可保長生大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歲宮女,并命方士利用她們的處女月信來制丹藥。另外,為保持宮女的潔凈,宮女們不得進食,而只能吃桑、飲露水。結果,宮女們實在忍受不了,決定殺死嘉靖皇帝。公元1542年12月21日深夜,以楊金英為首的宮女們決定起義趁嘉靖帝熟睡之時,用麻繩希望勒斃他。誰知在慌亂之下,宮女們將麻繩打成死結,結果只令嘉靖帝嚇昏,而未有斃命。在這時其中一個膽小的宮女因害怕,報告給方皇后。方皇后馬上領人來救駕,將宮女們制服,嘉靖皇帝大難不死,宮女們全部被捕,幾天后被凌遲處死。而且,連當時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斬首。由于此事發(fā)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學家稱之為“壬寅宮變”。
由于嘉靖皇帝一心求長不老術,國家興衰得失,他全不管。有個淳安知縣海瑞,剛被升任戶部主事,他見嘉靖帝如此行徑,就買好了自己的棺木,訣別妻兒,遣散家僮,寫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上疏死諫,嘉靖執(zhí)迷不悟,仍將海瑞逮捕入獄。
由于長期服用丹藥,嘉靖皇帝不光身體越來越差,而且脾氣越來越壞,許多大臣動輒被殺頭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為了修煉,又大肆建造宮殿,國庫極度空虛。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這位醮齋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將皇位傳給了他的第三個兒子裕王朱載垕。
人物生平
明世宗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癡迷于煉丹。
明世宗 嘉靖帝
但是,不能否認,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癡于修道,他也并沒有完全不理會朝政。他打擊舊朝臣和皇族、勛戚勢力,總攬內外大政,皇權高度集中。他還重視內閣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權力。但與此同時,他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二十一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長生,不問朝政,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qū),造成極大破壞。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二十九年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在嘉靖年間,南倭北虜始終是明王朝的莫大禍患。在用人上 ,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殺害、貶黜。戶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詔獄。
明世宗是個極其聰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能與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嚴嵩這類的官場老手?偠灾魇雷诓皇且粋好皇帝,卻也不是個無能的昏君。
朱厚熜是興王朱祐杬的獨子,幼時聰敏,興王親授書史,通《孝經(jīng)》、《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重禮節(jié),遇事有主見。其母子入宮前與禮部已有兩次爭議。即位后,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問題上與禮部及眾多朝臣又發(fā)生沖突,史稱“大禮議”,經(jīng)過兩年多的爭辯,最后以君權的高壓結束,朱厚熜的意愿終于得以實現(xiàn)。這些事充分顯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時即剛愎自用、專橫暴虐的性格。
鳳翔宮
朱厚熜初承大統(tǒng)時,對國事尚有所作為,除采取了歷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了正統(tǒng)以來形成的內監(jiān)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莊田,“不問皇親勢要,凡系冒濫請乞及額外多占者悉還之于民”等。但這種善政并沒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漸”等奏疏出現(xiàn)。特別是經(jīng)“壬寅宮變”幸得未死,他被嚇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設醺煉丹,迷信幾個道士的邪說,養(yǎng)生修道,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內,置朝政于不顧,使貪贓枉法的首輔嚴嵩橫行亂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擾不斷,有識的官員不能為國出力,甚至慘遭屠戮。另在宮內外興建大量宮殿廟宇,加重百姓的負擔,使得國家財政危機愈益深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卒于乾清宮,年59歲。謚欽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世宗。葬北京昌平永陵。
出生? 朱厚璁,興獻王朱佑杬之次子。興獻王封地位于現(xiàn)今湖北省鐘祥市,明朝時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明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初十日降生于興王府鳳翔宮,位于湖北省鐘祥市王府大道12號(第二中學旁邊)!
登上王位
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興王去世,朱厚熜襲封為興王,時年12歲。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繼位。按照“兄終弟及”的祖訓,朱厚熜承統(tǒng),為世宗皇帝,年號嘉靖,時年14歲。
大禮議”政治事件
1524年(明嘉靖三年),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遭到吏部右侍郎何春孟等200余人的反對,發(fā)生了歷時三年半之久,史稱“大禮議”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員受到不同懲罰,其中杖死17人。終于追尊其父為后帝,改獻陵為顯陵,按皇帝陵寢的規(guī)模擴建,耗費白銀48萬余兩。
嘉靖時期詳細介紹
人物
在嘉靖時期出現(xiàn)了夏言、張璁、嚴嵩、徐階、高拱等人。他們都掌控者國家大權。在這里面得嚴嵩可是明代第一奸臣。徐階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政治家.
“宮變”
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宮女楊金英等人發(fā)動“宮變”,企圖勒死朱厚熜,未遂,當事者21人被分尸處死。后朱厚熜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采取厘革縮弊、振興綱紀等改革措施,下令退還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軍校匠役10萬余人,開創(chuàng)了嘉靖年間的“新政”時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
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長生不老,竟長期不視朝政,由嚴嵩執(zhí)掌大權,政治腐敗,不僅“新政”未能徹底實施,反使國勢日趨沒落,政治和經(jīng)濟都出現(xiàn)深刻危機。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駕崩,時年59歲。
相關情況
名將
俞大猷 胡宗憲 戚繼光 李成梁
太監(jiān)
黃錦:初任朱厚熜伴讀。世宗期間掌司禮監(jiān)、東廠。稱其為“黃伴”,頗受信任。權勢強大,但能自我約束的一個太監(jiān)。
孫洪: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成化十三年入宮。此人清廉奉公。
畢云:提督東廠。辦事清廉、勤勞謹慎。
孫彬: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此人好學,善于楷書。
重錄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有兩個版本。人們習慣于把永樂年間的第一個版本稱為正本,把嘉靖年間的重錄本稱為副本。目前所能見到的都是明嘉靖副本!睹鲗嶄洝返却罅课墨I記載的確切史實指出,《永樂大典》是嘉靖帝"殊寶"愛之的珍品。他登基以來,更將其作為必備的參考經(jīng)典,并時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樓,搶運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諭三四次,焦急失態(tài),足見《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宮中火災,火勢危及文樓;馂闹,嘉靖皇帝萌生了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頭。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明亡之后下落不明。
宗教信仰
嘉靖帝尊道教、敬鬼神,一生樂此不疲,這與他從小生長的環(huán)境關系密切。荊楚之地本就是道教的源頭,嘉靖帝的父母也尊信道教,耳濡目染對嘉靖帝的影響不言而喻。嘉靖帝個性很強,認定的事大多難以改易,他不僅本人信道,當上皇帝以后,還要全體臣僚都要尊道,尊道者升官發(fā)財,敢于進言勸諫者輕則削職為民,枷禁獄中,重則當場杖死。嘉靖帝時道士邵元節(jié)、陶仲文等官至禮部尚書,陶仲文還一身兼少師、少傅、少保數(shù)職,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
道號為:靈霄上清統(tǒng)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圣智昭靈統(tǒng)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世宗朱厚熜上其父睿皇帝道號為“三天金闕無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開真仁化大帝”,其母道號為“三天金闕無上玉堂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世宗自號“靈霄上清統(tǒng)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焙蠹犹枴熬盘旌虢唐諠`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再號“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圣智昭靈統(tǒng)三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
迷信丹藥
嘉靖帝迷信丹藥方術,他派人到處采集靈芝,并經(jīng)常吞服道士們煉制的丹藥。為滿足自己修道和淫樂,嘉靖帝數(shù)次遴選民女入宮,每次數(shù)百名。嘉靖帝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帝命宮女們清晨采集甘露兌服參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宮女病倒。宮女們忍無可忍,以楊金英為首的宮女差點將嘉靖帝勒死,這就是歷史上罕見的宮女弒君的“壬寅宮變”,宮變后,嘉靖認為大難不死是神靈庇佑,故比以前更癡迷于丹藥方術。
后妃子女
皇后
孝潔陳皇后
張廢后 張皇后
孝烈方皇后
孝恪杜太后,生明穆宗朱載垕
妃嬪
閻貴妃,生衷沖太子朱載基
王貴妃,生莊敬太子朱載壑
沈貴妃,原為宸妃
盧靖妃,生景王朱載圳
江肅妃,生潁王朱載啇
趙懿妃,生戚王朱載沴
陳雍妃,生薊王朱載<土匱>,歸善公主。
趙榮妃,生均王朱載<土夙> 。存疑,《明史》記載為趙榮妃,但明實錄中無此人,疑為趙懿妃,其晉封前為榮嬪。
曹端妃,生常安公主,寧安公主
王徽妃,生思柔公主
張德妃,生嘉善公主
沈安妃,原為安嬪
王寧嬪
鄭賢嬪,
韋惠嬪,
盧和嬪,
皇子
長子朱載基,生二月即死,追封哀沖太子,閻貴妃所出。
二子朱載壑,母王貴妃,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為太子,十七歲時夭折,謚莊敬太子;
三子朱載垕,母杜康妃,封裕王,后繼位為皇,即明穆宗;
四子朱載圳,母盧靖妃,封景王,嘉靖四十五年去世,無子廢封,謚景恭王;
五子朱載墑,母江肅妃,封潁王,謚潁殤王。
六子朱載?,母趙懿妃,封戚王,謚戚懷王。
七子朱載?,母陳雍妃,封薊王,謚薊哀王。
八子朱載堸,母趙榮妃,封均王,謚均思王。
公主
常安公主,名朱壽媖,母曹端妃,嘉靖十五年八月生,未下嫁。嘉靖二十八年七月薨,年十四。追冊。
思柔公主,名朱福媛,母王徽妃,后常安公主二月薨,年十二,追冊。
寧安公主,名朱祿媜,母曹端妃。嘉靖三十四年下嫁李和。萬歷三十五年薨。
歸善公主,名朱瑞嬫,母陳雍妃。嘉靖二十年正月六日生,二十三年薨,年四歲。追冊,葬祭視太康公主(朱秀榮)。
嘉善公主,名朱素嫃,母張德妃,嘉靖三十六年下嫁許從誠。四十三年薨。
所作詩詞
送毛伯溫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zhàn)袍。
【翻譯】
送毛伯溫
大將南征膽氣豪 將軍爭伐南方,膽氣豪邁無比
腰橫秋水雁翎刀 腰間的鋼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風吹鼉鼓山河動 這兩句是互文,是要合在一起看的:風吹電閃之中旌旗飄
電閃旌旗日月高 揚,戰(zhàn)鼓擂動,使山河震動,日月高標。就是說軍容極盛
天上麒麟原有種 夸毛伯溫神勇天生,猶如天上麒麟的后代
穴中螻蟻豈能逃 敵人如果洞里的螻蟻一般,怎么能逃走呢?
太平待詔歸來日 等到天下太平,將軍奉詔,班師回朝時,
朕與先生解戰(zhàn)袍 我(指嘉靖自己)親自為將軍解下戰(zhàn)袍,為將軍接風
【賞析】
詩寫送人出征,表現(xiàn)了作者對南征必勝的信心和對主將的殷切期望。首聯(lián)寫主將氣概和出師時的裝束,充滿豪壯之氣;頷聯(lián)寫鼓鳴旗展,以襯軍威:頸聯(lián)言麒麟有種,螻蟻難逃,比喻中有議論,寫出作者的必勝信念;尾聯(lián)寫他等待班師凱旋,到時將親自為主將解下戰(zhàn)袍,勉勵中含有期望。整篇詩聲勢雄壯,意氣高揚。送臣子而有真實感情,不同于一般的御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