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出生于廣東省 大埔縣楓 朗鄉(xiāng)坎下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1年3月到 集美學校師范部學習,1924年畢業(yè)后考入 廈門大學預科班,1925年12月升入教育系,并參加學生會的領導工作。
1925年,上!拔遑Α睉K案發(fā)生,為了支援“五卅” 工人斗爭,他參與組織學生集會示威游行和罷課,深入工廠發(fā)動工人。在他的領導下,廈門郵電工人、海員、駁船“苦力”(碼頭工人),以至所有日、英商店、寓宅的職員、洋務華員等,從6月下旬起一律舉行罷工,捐款支援上海工人,堅持抵制英、日貨。這是羅揚才發(fā)動工人的開始,也是 大革命時期廈門工人運動的先聲。同年11月,羅揚才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2月,廈門大學成立福建第一個 黨支部,羅揚才擔任黨支部書記,同時致力于工人運動。同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羅揚才為了迎接北伐軍入閩,在廈門工人中積極展開活動。10月北伐軍入閩西挺進 閩南,勝利消息傳來,廈門工人極為振奮。在羅揚才領導下,從影響最大的電廠工人罷工開始,拉開了轟轟烈烈的“罷山罷!倍窢帯T凇傲T山罷!钡母叱敝,廈門總 工會于1月24日成立,羅揚才任委員長。在總工會的領導下,廈門工人運動由 經濟斗爭轉為政治斗爭,斗爭矛頭從本國資本家轉向外國資本家和帝國主義勢力。隨著“罷山罷!倍窢幍膭倮偣湃找嫣岣,共產黨的主張日益深入工人群眾之中。1927年1月4日,廈門工會會員由5000多人增至2萬多人,基層工會由十五、六個增加到三十多個,成為廈門革命時期的中堅力量。1926年9月, 魯迅先生到廈門大學任教,羅揚才除聽魯迅的課外,還不時登門拜訪,與魯迅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系。1927年4月9日, 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 反革命事變,派兵包圍了廈門總工會,將羅揚才等3人“請走”。當天下午,以碼頭工人為首的各工會代表300多人游行請愿,并冒著大雨在“海軍司令部”門前示威。接著,廈門黨組織又進行了多次營救活動,但都未成功。5月23日,羅揚才高唱《 國際歌》走上刑場,從容就義,時年22歲。
后世紀念
廈門大學校園內建有羅揚才的紀念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