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宮娃歌
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掛城聞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鸞簾額著霜痕。
啼蛄吊月鉤闌下,屈膝銅鋪鎖阿甄。
李賀
夢入家門上沙渚,天河落處長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陽,放妾騎魚撇波去。
注釋譯文
照紗空:燭光射過薄薄的燈紗,透明通亮。
花房:宮女的居室。
紅守宮:《博物志》蜥蜴,以器養(yǎng)之,食以丹砂,體盡赤,所食滿七斤,治搗萬杵,點女人肢體,終身不滅。惟房事則滅,故號守宮。
象:象形的香爐。
毾 (tà)覴 (dēng):細密的地毯。
李賀詩選
七星:北斗七星。
漏板:報時辰的銅板。
罘罳:裝在屋檐下,阻止鳥雀進入的網。
彩鸞簾額:繡著彩色鸞鳥的門簾上的橫額。
著:沾著。
啼蛄吊月:螻蛄在月光下悲鳴。
勾闌:彎曲鉤錯的欄桿。
屈膝:門簾上的環(huán)扣。
銅鋪:銅制的鋪首。
阿甄: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初入宮時得寵,后被讒言失意,幽禁宮中。泛指失寵的宮女。
沙渚:水中的小陸地。
天河落處:銀河落下的地方,比喻家鄉(xiāng)十分遙遠。
長洲:縣名,唐朝時屬于蘇州,代指宮女的故鄉(xiāng)。
君:指皇帝。
妾:宮女自稱。
騎魚撇波:騎魚破浪,形容宮女思鄉(xiāng)情切,等不及坐船。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 ,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稱他為李昌谷。有“詩鬼”之稱。
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系遠支,與皇族關系已很疏遠。其父晉肅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李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后來做了三年奉禮郎,旋即因病辭官,回歸昌谷。后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他一生體弱多病,二十七歲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賀終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詩歌創(chuàng)作充滿了深沉的苦悶。
李賀軼事
李賀的小布袋究能裝得下多少好詩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評論《水滸傳》時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嘔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這里所說“嘔血”一事,跟晉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親喪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來并“因吐血”之事大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隱所寫《李長吉傳》里的李賀少年寫詩故事。
李賀天才早熟,他在七歲時便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當即就名動京城。其時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大文豪韓愈及侍郎皇甫湜聽說有這種奇事后,開始還不大相信,說:“要是古人,那還罷了;而今天居然有這樣的奇人,那我們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說罷,二人便聯(lián)袂著要去探訪個究竟了。
見到李賀還是個小不點兒的孩子時,兩位大人當即遂出題讓他寫作,以便驗證李賀到底有無真才實學。這李賀卻也并不驚慌,向兩位大人深施一禮,然后便援筆寫了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名作《高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