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醫(yī)師
劉文立 軍 醫(yī)碩士北京康復醫(yī)學會康復技術會會員,神經(jīng)信號基因修復CIMT康復師,分子免疫康復師,北京三一六腦癱治療中心 康復醫(yī)師。
從事康復醫(yī)學臨床工作10余年,在關節(jié)康復矯形等方面有神經(jīng)康復和骨深入研究,特別擅長對腦血管病、腦外傷、脊髓損傷、 腦癱、骨關節(jié)炎、脊柱側彎、頸肩腰腿痛等疾病的臨床康復。專長于各種康復治療與技術,包括物理治療(PT)、作業(yè)治療(OT)、假肢矯形(P&O)、言語治療(ST )等在臨床的應用 。
作家
簡介
劉文立,自幼家貧如洗;從10歲起課余和假期便開始推板車,掙錢交給母親。麓山下湘江邊,他曾就讀 修業(yè)小學、幼幼小學、十一中、一中和 明德中學,免交了一部分學費;少兒年代,對詩歌、俄語及歷史就有濃厚的興趣。1963年考入中山大學外語系法語專業(yè),靠人民助學金才讀完大學;隨后被送到粵東 牛田洋軍墾農(nóng)場種水稻、修海堤,“接受工農(nóng)兵的再教育”兩年多。1970年冬返回故鄉(xiāng),先后在周南中學教英語, 長沙鐵道學院教法語。1978年國家恢復培養(yǎng)研究生,同年他被 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為研究生,師從張芝聯(lián)先生攻讀法國史,三年后獲世界史碩士學位。1981年冬至1991年底,任武漢大學法國研究所講師、副教授,講授法國史,編輯《法國研究》的歷史、法律、政治欄目。1991年末至今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中國法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講授當代世界史、法國史以及瑞士史,曾應邀在香港、上海、南寧和長沙等地大學講學。
2008年7月獲頒“法國教育 騎士勛章”。
留學
80年代中末期,他兩度在 日內(nèi)瓦大學歷史系研修、譯著;1993年應邀去加拿大考察魁北克;90年代中和21世紀初,應邀赴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和人文科學院研修、譯著,在巴黎四大(索邦)、里昂三大和里昂國立圖書館作過學術報告,兩度在 佩皮尼昂大學講學,內(nèi)容為中法關系史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劉文立留萍蹤于萊蒙湖畔、塞納河旁、溫莎堡、維也納皇宮、莫斯科紅場、圣勞倫斯河口和地中海西岸等異域,這些濃縮西洋史的典雅畫廊讓學海探幽的東方客盤桓良久。
著作
他曾出版專著《法國革命前后的左右翼》,參編《法國通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歷史)和《外國歷史辭典》;翻譯《法國史綱要》、《瑞士簡史》、《瑞士中立史》、《移民和難民在瑞士的歷史》和《法國現(xiàn)當代史》、《法國革命前后的左右翼》等作品;并發(fā)表過60余篇論譯文。
劉文立在文明古國抗擊野蠻東鄰的槍炮聲中來到人間,歷經(jīng)國共內(nèi)戰(zhàn)、新中國理想主義的激情歲月和“文革”的浩劫年代,終能有幸投身振興中華民族并造福整個人類的改革開放偉業(yè)之中。這名出身寒微的學子,帶著感恩人世的情愫,以“回報社會,完善人生”為座右銘,立足母邦,面向世界,敬業(yè)勤勉地工作。他認為,自己有一點業(yè)績,都源出畢生的求索,更因承恩于人民的哺育,受惠于中外學界友善的知遇和寬厚的關愛;如此的感念在他心中形同一種余生難以清償?shù)木駛鶆铡?/p>
評價
作為中華之子和地球村民,他在康樂園的講壇上和書桌旁,穿越時空,追尋思考著往昔和現(xiàn)今的世界。在劉文立攻讀耕耘過的未名湖旁和珞珈山下,在他游蹤所至的蘭州黃河之濱、莫高窟、孔廟、姑蘇城外及西子湖心,特別是每當他回到兒時同頑童伙伴歡叫雀躍般地飽飲過甘泉的長沙白沙井時,這名湘籍學人總會默誦這些詩:“古老的山川,摯情的田野!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熱淚?因為我對故鄉(xiāng)的土地愛得更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