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1771~1829)幕臣。于1798(寬政10)年往東蝦夷探險,到過國后島、擇捉島,并在擇捉島上作出“大日本惠登呂府口”的標注。于1807(文化4)年再往西蝦夷探險,后因兒子近藤富藏犯罪受到牽連,被貶為平民。
十八世紀后半期是日本歷史上少有的對“國土防衛(wèi)”給予深切關(guān)心的時代。而其起因則是俄國的南下政策。當時,俄國開發(fā)西伯利亞,并在阿留申和千島群島不斷尋求高價的海獺毛皮.在幕府增強危機感的情況下,近藤重藏(1771-1829)首次對東蝦夷地(蝦夷地是日本明治時代以前對北海道、千島群島和庫頁島的稱呼)進行了勘察。近藤重藏是一名幕府“與力”(江戶幕府的官職名。奉行等屬下的輔佐官吏)的第三子,自幼年時起便很有“神童”的名氣。他二十歲時繼承了戶主地位,二十四歲時在由老中(江戶幕府的最高官職名。輔佐將軍總理全部政務(wù))松平定信為錄用人才而創(chuàng)辦的國家考試(學問考察)中以最優(yōu)秀的成績及第。寬正七年(1795年),近藤重藏受命前往長崎奉行所工作,由此對國防打開了眼界。而在此三年前,俄國使節(jié)拉克斯曼曾坐船抵達蝦夷地,要求通商。近藤重藏在回到江戶的次年即寬正十年,向幕府提交了進行北方調(diào)查的意見書,并獲得了同意。近藤重藏被任命為“蝦夷地公務(wù)執(zhí)行人”,并于同年4月渡海到達蝦夷地。接著,他得到了進行北方探險的前輩、最上德內(nèi)的幫助,甚至遠赴千島群島。7月28日,他在擇捉島南部的丹根萌的小山崗上樹立了一座高約兩米的墨筆寫有“大日本惠登呂府”文字的標柱,高聲宣布此處為日本的領(lǐng)土。除近藤重藏和最上德內(nèi)外,也列出了同行的阿依努族人的名字作為證人。取得了輝煌成果的近藤重藏卻也在晚年不得志。他因自信過剩,多有欠缺考慮的言行,使周圍的人避之唯恐不及,而沒有被授予地位。文政九年(1826年),又發(fā)生了他的長子近藤富藏殺傷七人的事件。近藤富藏被流放八丈島,而近藤重藏也因“監(jiān)督不嚴”被交由大溝藩(今滋賀縣高島市)看管。近藤重藏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后,于五十九歲病死。而近藤富藏也最終在明治十三年(1880年)獲赦。據(jù)說近藤富藏去了大溝藩,在父親的墓前悲痛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