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光緒十八年,一面自杭州宗文、紫陽二書院以窗譚博取膏火之資,一面設帳授徒為稻粱之謀。光緒二十五年,主宗文義塾智齋教務二年,即應求是書院任教職。光緒二十九年,因受新思潮影響,乃典衣舉債東渡日本,入弘文書院師范科學習教育,并考察日本各類學校的教育狀況。次年,應聘出主橫濱中華學校教務。旋歸國,值光復會成立,乃應蔡元培之約,加盟入會。
辛亥革命后,任蕭山縣教育科長。1913年,應邀入浙江省省長屈映光幕下,不久辭去。次年春,北游京師,數(shù)月南歸,居家著述。1915年,任蕭山縣志館分纂,參與編修民國《蕭山縣志》。1919年,在杭州甲種女子職業(yè)學堂任教。1923年,任教于葫蘆島航警學校。1927年,由浙江省民政廳長馬敘倫征薦,出任紹興縣縣長。以不善斂財,任職僅六月,憤而去官,在杭州、蕭山等地從事教育工作。1934年,應聘任上海大同大學國學教授。抗戰(zhàn)時期居鄉(xiāng),拒任偽職,在宗祠以教育兒童維生?箲(zhàn)勝利后,應舊友沈鴻烈之邀,受浙江省政府諮議名譽職,而實職則在蕭山縣志館任編纂。
解放后,來裕恂經故友沈鈞儒、馬敘倫推薦,被聘任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1958年,當選為蕭山縣第三屆人民代表。1959年,任蕭山縣政協(xié)常委。1962年7月以高年無疾而終于故里。
出版著作
來裕恂一生著作宏富。其名著《漢文典》系光緒二十九年(1903)留日時憤日人所撰類似著作“非徒淺近,抑多訛舛”,歸國后即潛心創(chuàng)撰,歷時兩年而完稿。光緒三十二年即由商務印書館印行,受海內外學者的重視。40年代,商務印書館又重印出版。1992年,該書經張格、高維國二氏整理注釋后,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來裕恂又收雅擅詩文駢儷之作,自光緒十五年至1924年,歷時36年,積古今體詩2400余首,印為《匏園詩集》,按年份編為36卷,其中頗多洋溢愛國詩情的篇什。來裕恂極重鄉(xiāng)邦文獻的搜求與保存,抗戰(zhàn)以來,訪尋墜緒,征文考獻,孜孜于《蕭山縣志稿》的纂輯。時生計較艱,紙張不繼,以杭城皮絲煙店“宓大昌”包煙紙書寫,終于1948年獨力纂成《蕭山縣志稿》14卷,《志余》1卷,約76萬余字,為蕭山舊修縣志殿后之作。《蕭山縣志稿》原藏于家,后歸浙江省圖書館。1989年,經長孫來新夏據(jù)志稿抄本整理,并得蕭山市人民政府資,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印行問世。另有《杭州玉皇山志》20卷,稿藏于杭州市圖書館,1985年,該館石印流傳。其他著述尚有《蕭山人物志》、《春秋通義》及《姓氏源流考》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