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舉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二甲第二十九名進(jìn)士出身,點翰林院庶吉士。四十六年(1781年):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充四庫館修纂、三通館修纂兼校對官。大考,奉旨記名應(yīng)陞。五十年(1785年):敕授儒林郎。例晉奉直大夫,有敕命一道。
作品
《寄春吟》一卷。
家庭
正室:王氏,贈安人。乾隆九年舉人湖北潛江知縣常熟王湘之女。繼室:邵氏,贈安人。常熟貢生邵枏之女。繼室:顧氏。無錫貢生顧貞明之女。
劉汝謩為劉於義之曾孫
劉於義(1675—1748)字喻旃,號蔚岡,江蘇武進(jìn)人,清朝大臣。康熙五十一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在翰林文譽(yù)甚著,凡有撰擬,輒稱旨。雍正元年,命直南書房,遷中允。再遷侍講,督山西學(xué)政。三年,遷庶子,上諭以留心民事。十三年二月,奏事養(yǎng)心殿,跪久致仆,遽卒。賜祭葬,謚文恪。歲饑,無積貯,奏請歲以耗羨四萬於太原、平陽、潞安、大同買米貯倉,春糶秋補(bǔ),上命巡撫伊都立酌量舉行。四年,一歲四遷,擢倉場侍郎。倉吏積習(xí),鬻正米以購篩飏耗米抵額。於義嚴(yán)出入,稽馀米定數(shù),宿弊一清。七年,命察覈西寧軍需。八年,遷吏部侍郎。命與侍郎牧可登如山東察賑,并按按察史唐綏祖劾濟(jì)南知府金允彝袒鄒平知縣袁舜裔虧空,論如律。
九年,授直隸河道總督。奏天津截留漕糧,省津貼諸費,但給地方官耗米百之一。又奏青龍灣諸地,侍郎何國宗議建雞心閘十四阻水,當(dāng)停。并請展壩面,使無礙水道。均如議行。擢刑部尚書,仍理河務(wù)。尋署直隸總督。直隸盜犯,依律不分首從皆斬。大名劫盜十馀案,每案數(shù)十人。於義以兇器祗田具,贓物僅米谷,乃饑民借糧爭奪,非盜,奏請得末減。直隸盜案視各省分首從自此始。十年,署陜西總督。十一年,授吏部尚書,仍署總督。累疏言甘、涼為軍需總匯,糧草價昂,兵餉不敷養(yǎng)贍。請酌借耔糧農(nóng)器,於瓜州諸地開墾屯種,耕犁以馬代牛,并募耕夫二百,教回民農(nóng)事。又於赤金、靖逆之北湃帶湖及塔兒灣筑臺堡為保障,安家窩鋪口別開渠供灌溉。又疏請甘、涼設(shè)馬廠,牧長、牧副,視太仆寺條例,歲十一月,察馬匹孳生多寡,為弁兵升降賞罰。均如所請行。十三年,命大學(xué)士查郎阿代於義領(lǐng)陜西總督,予於義欽差大臣關(guān)防,留肅州專筦軍儲。
乾隆元年,奏言:“蘭州浮橋始于前明,用二十四艘,兩埠鐵纜百二十丈。自有司遞減四舟,纜僅七十丈,於是埠基砌入河心,水益湍急,沖潰屢見。請動用公帑改復(fù)原式。庶河寬水緩,以便行旅!钡弥荚市。查郎阿入覲,於義仍署陜西總督。二年,召還京。三年,查郎阿劾承辦軍需道沈青崖等私運侵帑,辭連於義。上遣侍郎馬爾泰會查郎阿按治,於義坐奪官,并責(zé)償麥稞價銀三萬馀兩。甘肅自康熙末至雍正初,虧帑金一百六十馀萬,文書散缺。於義奉命察覈,逮任總督,部署西師往返,凡四年,屯田筑堡,安集流移,輸送軍糧戰(zhàn)馬,其勞最多。以簿領(lǐng)過繁,得過亦由此。
五年,起署直隸布政使。七年,授福建巡撫,疏請裁減閩鹽課外加派。漳州民陳作謀、臺灣民王永興等謀為亂,遣將吏捕治。八年,調(diào)山西,召補(bǔ)戶部尚書。九年,調(diào)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御史柴潮生請修治直隸水利,命同直隸總督高斌勘察。議濬檿牛河;開白溝河支流,西淀亦開支河,東淀河道裁灣取直,子牙河疏河口,筑堤界,別清渾;疏鳳河;濬塌河淀;引唐河入保定河;濬正定諸泉,引以溉田;并修復(fù)營田舊渠閘。是為初次應(yīng)舉各工。
后記
雍正四年(1726年),武進(jìn)縣分為武進(jìn)、陽湖兩縣,故籍屬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