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舉措
貞觀八年為唐太宗李世民在武當山建立五龍祠,這是武當山第一座皇家建筑。
典故
貞觀年間(627—648年),天下大旱,飛蝗遍地。朝廷下令有司祈禱于名山大川,俱末感應;实塾置喸谖洚斏脚e行莊重肅穆的道教法事活動祈雨。傳說,姚簡在均州不受禮不貪財,公正無私嚴明法紀,把均州治理的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男女老少誰不感姚太守的恩德。
不久遭遇大旱、百姓拖兒帶女,背井離鄉(xiāng),苦不堪言。但聽說武當山五龍嶺上有個五龍池,住著五條龍,可以呼風喚雨,但性情暴躁,不易接近。姚簡奉肯祈雨,末建齋醮,想用誠心去感動上蒼。他不讓夫人知曉,不帶仆役書童,自背干糧,戴著草帽,獨自一人偷偷進山。翻過第一座大坡,遇一位白胡子老頭說:前方道路艱險,泉水干涸,小心你渴死在山上,回官衙享清福吧。說完繼續(xù)向第二座高山爬去。接連翻過三座大山,姚簡這位騎馬的書生,坐轎的老爺,沉重的雙腿挪動艱難了。迎面又走來一位白胡子老頭,問明原由后說:看你滿頭大汗,腿腳紅腫,就不怕青臉紅發(fā)的魔鬼吃了你?勸你回去吧。姚簡說:謝謝你的好心,我是為老百姓來的,妖魔鬼怪不敢挨我。姚簡振作精神,向第四座大山走去;鹄崩钡奶枱岬盟诳拭盎,肚子餓得咕咕叫,可他連一口饃饃也吃不進去,倒在樹下昏死過去。
姚簡醒來時,面前坐著白胡子老頭,又同情地對他說:天下大旱,旱的是老百姓,你們當官的還不照拿俸祿,何必這樣勞頓呢,回去吧。姚簡強撐身體嘆息著說:老百姓活不成了,當官的還有什么活路?
第二天一大早,姚簡勉強翻過第五座大山,象害場大病一樣,臥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了。一個白胡子老頭從樹林里出來,笑瞇瞇地問:你是到五龍祠祈雨的吧?那五條龍脾氣壞,凡有來祈雨的,必定光被龍吃了才能下雨。姚簡說:聽說過,怕死就不來了。老頭說:你這當官的,真的要為百姓去死?姚簡說:不能體恤民情,不敢為百姓去死,當官有什么用?
姚簡別了老頭,一步一拐地走向深山。來到五龍嶺他一下楞住了,路途中遇見的五個老頭,都坐在那里等他。他們笑瞇瞇地說:姚大人,你的心腸太好了,回去吧,明天一定下雨。姚簡正要拜謝,五個老頭忽然不見了。不一會兒,云氣地涌,雷電霖雨遍布天下!安菽竞碳诰銈錁s茂”。天下解除了旱情。
姚簡自武當祈禱事后,即生厭官慕道之心,獲準解官入道。于是攜全家于五龍祠侍奉香火,后得道仙去。成仙后,玄帝命他為均州守土鎮(zhèn)山之神。宋初,因旱蝗之災,時人多到武當山祭拜姚簡,屢有顯應,朝廷即于紫霄宮建威烈觀以奉香火。
因此,唐太宗下令在姚簡遇到五龍君的地方建“五龍祠”,武當山首開皇帝敕建之先河。唐代還建有“太乙”、“延昌”等宮觀廟宇。得到皇帝的批準,姚簡棄官入道,領家隱居武當山潛心修道。相傳,姚簡修持道德,“志幕虛玄、成真正道”。在武當山悟道成仙。被尊為“守士鎮(zhèn)山之神”。宋代初期,武當山祈雨屢見成效,“卻蝗救旱、靈顯昭著”。姚簡被進封為“忠智威烈王”,刺建廟祠于紫霄宮東天門,名“威烈觀”。
武當山紫霄宮東天門內(nèi),現(xiàn)存威烈觀,為宋代始建,內(nèi)奉威烈王塑像,即為唐代姚簡。
主要功績
曾佐唐太宗南征北戰(zhàn)打下大唐江山,輔佐太宗李世民即位,被任命為均州太守兼武當節(jié)度使,統(tǒng)領這一帶的政治軍事要務,姚簡在均州不受禮不貪財,公正無私嚴明法紀,把均州治理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男女老少誰不感姚太守的恩德。后奉李世民之命祈雨,祈雨成功解救了大旱,后建五龍祠,使得武當山首開皇帝敕建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