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少時就讀私塾,對四書五經毫無興趣,常遭師責。但他對當地木偶皮影卻十分傾心,方圓十幾公里哪個村莊有燈影會戲,哪里就有袁天霖,是有名的“跟箱轉”。袁天霖看戲,十幾歲就能唱大段的“亂彈”。為了學戲,他去西安,在劇社當“牽象” (拉風匣)、提茶倒水的茶役。他一邊干活,一邊暗中留心觀察演員排練和大凈的臺勢動作,還把唱腔臺詞記得滾瓜爛熟。
一次,劇社演大凈的演員突然發(fā)病,不能演出。無奈之際,袁天霖自告奮勇登臺“救場”,一鳴驚人,在古城西安闖出了名聲。后來他回到甘肅,先后在蘭州文化劇社、武威馬步青的戲班演戲。20世紀40年代,他先后在高桂滋、白海風辦的“精誠”“海嘯”劇團掛牌演出。此間,他唱紅了河西重鎮(zhèn)和西寧等地,可謂名震陜甘青。
好家出身
袁天霖唱戲純屬好家出身。他的戲大多數是看了別人演出后,自己動腦筋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套路風格。他的包公戲很多,幾乎所有的包公戲都演。他的唱腔,聲若洪鐘,韻味醇厚,吐字清楚,音色優(yōu)美,感情也十分濃郁,被蘭州人譽為“活包公”。其中尤以《鍘美案》《鍘丁勇》為人稱道。袁天霖演戲還十分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畫,演起戲來,自己的感情也十分投入。如他在演《鍘美案》時,當皇太后以權威逼包公,使其無可奈何時,他便極為傷感地唱:“秦氏香蓮一聲喚,本相把話說心間,與你紋銀三百兩……”,臺上,他唱地聲淚俱下,臺下,觀眾亦感動地淚掛兩腮。袁天霖不但擅長表演忠烈形象,扮串反角亦能人木三分。在舞臺上他扮演的伯嚭、郭槐等奸佞形象,惟妙惟肖,膾炙人口。
臉譜化妝
袁天霖在臉譜化妝上也有特色。他畫的包公是甘肅路的粉紅臉膛,使剛正不阿的包公給人以爽朗慈祥之感。他在《茍家灘》中扮王延璋,畫臉譜時更有一絕。他先在手心畫圖,等一出臺,手掌在額頭上輕輕一拍,一只蛤蟆的形象便印于眉宇之間,隨著他皺眉開眼的表演,那只蛤蟆就跟活了一般,引得臺下觀眾掌聲四起。
逝世
1949年,甘肅一代秦腔大凈名角袁天霖,英年早逝,終年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