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概述
姓名:朱景強;民族:漢;籍貫:江蘇-東海。1962年12月12日出生于江蘇省東?h。1982年畢業(yè)于徐州師朱景強與鈦晶如意龍珠范大學,同年在東海縣中學任教,愛好美術。1988年開始進入天然水晶行業(yè),當時在同行中最早經(jīng)商的人之一。當東海的天然水晶行業(yè)以生產(chǎn)水晶眼鏡和水晶項鏈為主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了觀賞水晶的價值。然而他的新發(fā)現(xiàn)改變了人們對水晶的認識。他用自己獨特的理念和智慧開辟了水晶行業(yè)發(fā)展的新道路,并且從新鞏固了天然水晶在珠寶界的地位。他將水晶藝術刻畫得淋漓盡致,為世人創(chuàng)造了別具一格的水晶工藝觀賞美。他的名字被人們所關注,他就是《石來運好水晶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景強,業(yè)界都尊稱他為 “水晶收藏第一人”。
個人履歷
1982年畢業(yè)于徐州師范大學,同年在東?h中學任教,愛好美術。1988年開始進入水晶行業(yè),當東海的天然水晶行業(yè)以生產(chǎn)水晶眼鏡和水晶項鏈為主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了觀賞水晶的價值。
1990年以12元購買了一塊小小的鈦晶,經(jīng)過打磨命名為(哈雷慧星)居然身價數(shù)千倍被珠寶商買走。哈雷彗星1993年成立了東?h天然水晶精品研究會并擔任會長,周毅、戴海量、嚴奉林、李先進等被選為副會長,李印中先生為秘書長,吳兆娥、苗運勤等被選為常務理事。研究會會員數(shù)百人,遍部全國各地以及臺灣和其他地區(qū)。
1996年朱景強第一個把東海水晶分類上網(wǎng),讓全世界喜歡水晶的人認識和了解東海水晶。
1998年注冊成立了《東海水晶宮工藝有限公司》,2005年將公司更名為《石來運好水晶工藝品有限公司》。
2009年擔任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水晶藝術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
朱老師是東海水晶文化的發(fā)起人和倡導者。比如:他總是喜歡給自己收藏的所有水晶起上一個吉祥而又好聽的名字,再加上一則典故,賦予它一首詩歌,聯(lián)想起來更生動,收藏更有蘊意。說他是商人,不如說他是一個學者。可他恰恰就是一個理論與實踐兼?zhèn)涞膶<。同行都說他是“儒商”。
主要收藏
1990年以12元購買了一塊小小的鈦晶,經(jīng)過打磨命名為(哈雷慧星)居然身價數(shù)千倍被珠寶商買走。圣火2001年7月21日中國成功申請了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舉國同慶的時候朱老師制作了一塊與奧運火炬特別相似的水晶工藝,取名奧運圣火,目睹此石的人無不稱奇叫絕。
2003年制作的(鈦晶-如意龍珠)重達19000克,成為水晶業(yè)界問世的一塊特大型鈦晶工藝品,鈦晶是水晶家族中尤為珍貴的一個品種,市場上的首飾價格一般在100-600元。2007年獲中國輕工珠寶首飾“百花獎”銀獎,至今仍保留在公司總部。
2006年制作了(綠發(fā)晶-壽星)此原料產(chǎn)于遼寧,屬中大型發(fā)晶體。主體為壽星,輔以桃子、童子、仙鹿和葫蘆,整體給人以幸福長壽之感,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2009年收藏的順發(fā)鈦晶(貔貅之王)是目前東海水晶城最大的順發(fā)鈦晶工藝,同時也是國內(nèi)鈦晶貔貅中最大的一個。在第46屆全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會上獲得“金鳳凰”創(chuàng)新工藝品設計大獎“銀獎”。
2順發(fā)鈦晶-貔貅010年3月15日創(chuàng)作的(人生如意)在揚州舉辦的中國玉石雕-精品博覽會“百花玉緣杯”上獲銅獎。
2010年制作收藏了(聚寶盆-鈦晶球)此球體內(nèi)部的金絲集中向上生長在下半部,上半部球體純凈透明,給人以清爽,積極向上之感,十分珍貴。10月18日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認證為全球最大的鈦晶水晶球-聚寶盆鈦晶球。同年選入上海世博會在江蘇館展出慕名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更有人稱其是水晶界的代表作。2011年5月1日獲大連珠寶展“天藝杯”金獎。談起此鈦晶水晶球,朱景強滔滔不絕:去年10月,一位材料商開車帶著35公斤的水晶石慕名找到他,當他第一眼看見這塊水晶的時候就特別震撼,這塊水晶上半部分晶體十分透徹清爽,給人以春天的感覺。鈦晶集中生長在整體中下部,且生長在一個平面上,非常有規(guī)律,全部向上生長,金光閃閃,給人以積極向上、催人奮進之感。經(jīng)過多少輪的討價還價,朱景強以很高的價格買下后,他又左右為難,輾轉(zhuǎn)反側(cè)。他從沒有見過如此大、如此好的鈦聚寶盆-鈦晶球晶,如何把它的價值、它的特色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來,這是一個難題,他最終選擇做鈦晶球。因為原材料價格高,他又不敢輕易動刀,為了防止因溫差過大引起水晶的炸裂,他特意為這塊鈦晶配備了一臺空調(diào)。在給這個鈦晶球打磨拋光時,朱景強忽然發(fā)現(xiàn)它的某一處有1厘米深的裂隙,是追求球體的最大化還是作品的完美呢?最后他還是咬咬牙痛下決心,決定磨掉那1厘米的裂隙,使鈦晶水晶球,顯得完美無缺。他又專門邀請來揚州大師朱摸康,為水晶球雕刻了一座三條龍的紅木雕座。至此,整個作品成功完成,鈦晶水晶球直徑14.6厘米,重量4364克,朱景強對此作品十分滿意。去年10月18日,大世界吉尼斯認證它為最大的鈦晶水晶球—聚寶盆鈦晶球。
2010年收藏的純天然礦物晶體(巍巍昆侖)重800公斤,高1.2米,寬1.3米,厚0.6米,造型像高山,氣勢蓬勃。此晶體為常見的天然茶色,如此之大的身體在國內(nèi)當屬它第一。
巍巍昆侖
2010年收藏的純天然礦物晶族(晶世和諧)重2噸,長2.38米,寬1.4米,高0.8米,造型完整,看起來像貔貅,也像長壽龜。200多根白色水晶柱集中生長,晶體良好,歷經(jīng)地球20多億年風風雨雨依然堅定的生活在一起。朱老師說:大自然造就如此神奇的世界最大水晶族,不僅是地球給人類的巨大財富,更預示著地球上200多個國家的人類必將永世和諧,共存共榮。
2011年收藏的純天然礦物晶族(紫晶蓮花)顏色為正紫色,紫色的水晶柱大而完整,形成的非常有序,整體感覺非常之好,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心中有佛的人更會聯(lián)想到觀世音的蓮花寶座。
談起藏經(jīng)歷收朱老師滔滔不絕,他的辦公室里擺放的榮譽證書詮釋著他愛水晶,更愛藝術的態(tài)度。從是水晶行業(yè)20多個年頭收藏了無數(shù)的水晶工藝,有個特點是,他所收藏的東西大都是國內(nèi)獨一無二的極品。朱老師本人也就如同六菱角的水晶一樣,每一面都能折射出他不同的光芒。他用自己的執(zhí)著和認真點亮了精彩的人生。朱老師講:大部分水晶屬透明體,設及雕刻時,大素面和局部磨砂方能最大限度表達水晶的美。
景強與晶石
說到天然水晶,大部分人定會想到江蘇東海這個盛產(chǎn)天然水晶的地方,這里長期居住著國內(nèi)天然水晶行業(yè)發(fā)晶世和諧展的鼻祖,在這些奇人異士的帶領下東海水晶迅速發(fā)展,如今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天然水晶集散基地之一,國內(nèi)知名的水晶之都。當你來到這個盛產(chǎn)水晶的圣地時你會發(fā)現(xiàn)如同進入了一個藝術的天堂,這里的每一件天然水晶工藝品無不體現(xiàn)著業(yè)界人士的智慧和他們所向往的美好。
1990年的夏天,對東海來說,對天然水晶行業(yè)來說,是有著重要意義的一個盛夏。貼著盛夏,東海的天然水晶行業(yè)如同春蛹化蝶后展翅飛翔。一次無意間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東海天然水晶市場的格局。初期的天然水晶都是用來做成簡單的手鏈或者是眼鏡,很多人都選擇沒有包裹體的白色水晶、茶色水晶做原料,這樣的開發(fā)利用從根本上是將水晶的價值貶低。直到今天還有人不知道天然水晶會有如此廣泛的用途,所以很多人對水晶持有偏見。主要是因為對天然水晶的盲知,導致這些人總覺得白水晶才是真的,還有人甚至把晶體內(nèi)的膠或棉說成裂痕,幾乎所有的天然水晶體內(nèi)都帶有膠或棉一類的痕跡,就紫晶蓮花像是玉石和翡翠的紋理一樣性質(zhì),如果這些紋理形成的比較特色,那么這塊石頭肯定價值不菲。也有一部分天然水晶打磨的較深,將紋理盡可能的磨掉,只留下通透的晶體,這樣加工的水晶被歸為極品類,價格甚至超過鉆石,但這樣做的少之又少,因為在大眾心里水晶和鉆石不能同日而語,所以做的再好,人們對它的價格還是產(chǎn)生懷疑。業(yè)內(nèi)人士都知道,一塊品質(zhì)好的天然水晶原石不可缺少更好的設計和雕刻,如果又是出自名師之手,那么這將是最好的包裝。
由于是發(fā)展初期,水晶加工比較繁瑣,又缺乏加工機器,產(chǎn)品不夠美觀,沒有蘊意,做出來的東西又賣不到好價格,使得很多創(chuàng)業(yè)人士望而卻步。還有一類水晶,他的身體外面包裹著一層丑陋的皮殼,去掉外殼會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你的眼光獨特,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將其設計成一個惟妙惟肖的工藝品,那么這個東西有可能就讓你一夜暴富。這類水晶由于外面裹著皮殼,所以很難辨認內(nèi)部晶體的優(yōu)劣,因此購買天然水晶原石就要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知沈明川會長識,這也就帶來一定的購買難度。久而久之東海的天然水晶市場背后也形成了賭石市場,市場形成后很多眼光好的,運氣佳的人在這里一夜間暴富,這也就給東海天然水晶市場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觀賞石市場初期還沒有形成賭石市場,所以從事水晶的人都發(fā)達了。隨后在一些開發(fā)毛料商人的炒作中賭石市場慢慢形成,因此想從事水晶行業(yè),必須要有專業(yè)得知識做鋪墊。那個夏天的一個下午,還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的朱景強漫步在東海天然水晶原石交易市場。由于愛好美術,總是喜歡將生活里的東西聯(lián)想成一個藝術品,并且能結合得恰到好處。就這樣,懷揣這種心理的他走著走著就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成就了輝煌的人生,憑著自己的智慧打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版圖。他回憶當時的情景:就這樣走著走著就走到一堆天然水晶毛料邊上停下了腳步,觀看著一堆包裹著丑陋皮殼的水晶原石,攤主說:看看吧!他講:就看看吧!簡單的溝通之后她開始細心觀察著一堆石頭。這就看出了名堂,看出了新穎,看到了天然水晶被封藏的藝術性質(zhì),看見丑陋的包裹體水晶實而沒有那么平凡,從而掀起了包裹體水晶的開發(fā)浪潮,帶動了水晶收藏的熱潮。幾天時間就讓東海境內(nèi)被拋棄的包裹體水晶身價上升十倍、百倍、千倍、甚至萬倍,并且?guī)椭舜蟛糠窒霃氖滤袠I(yè)的人疏通了一條直觀的路線。有著一定美術功底的他當時在一堆毛料中選中一塊體重只有200多克的鈦晶僅以12元將其收入囊中,利用此鈦晶成長時生成的巧色將其加工后命名為(哈雷彗星)居然身價數(shù)千倍被上海一位珠寶收藏家買走,之后又以更高的價格被臺灣朋友收藏。這在東海有史以來可是最具爆炸性的新聞,當中央電視臺和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將此消息公之與眾的時候,東海大地上過去所有被遺棄的包裹體水晶都變成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幅美麗的畫卷、一首傳奇的詩篇,一夜之間身價百倍、千倍、萬倍,隨后東海的天然水晶觀賞石市場(東海人公叫水晶景石市場)在朱老師的帶領下迅速形成并快速發(fā)展。實證明當時他的理念讓天然水晶華麗一轉(zhuǎn),重現(xiàn)于世,并從新鞏固了天然水晶在珠寶界的地位。
媒體報道
1993年-1996年之間,中央電視臺、江蘇電視臺、連云港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地質(zhì)礦產(chǎn)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連續(xù)報道朱景強先生與水晶收藏和水晶文化。
2005年大年初一到初七,中央電視臺超市大贏家連續(xù)播出《石來運好》廣告;4月3-6日組織全國20家連鎖店經(jīng)理集體參加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現(xiàn)場錄制活動;香港大公報和明報還有美國的世界周刊都對《朱景強與石來運好》進行了專題介紹。
2010年12月,北京電視臺和優(yōu)酷網(wǎng)報道了朱景強與東海其他收藏家在北京百盛珍寶館舉辦的東海水晶名家名企藝術珍品展。期間還專門舉行了水晶文化的講座。
2011年6月2日CCTV2頻道采訪了朱景強與收藏的珍品水晶。
特殊貢獻
1990年用12元開啟了東海天然水晶的觀賞市場,改變了人們對天然水晶的認識,并帶領東海水晶行業(yè)快速發(fā)展。隨后協(xié)同同行其他人士開啟了水晶文化的先河。
1993年成立東?h水晶精品研究會成立,吸納全國對水晶有一定研究的人士的加入。研究會會員數(shù)百人,遍部全國各地以及臺灣和其他地區(qū)。研究會成立后開展了大量工作,先后出版水晶畫冊數(shù)十冊,水晶精品拍賣多次,多次組織水晶精品評比活動,集體去外地舉辦水晶精品展覽會,水晶文化交流活動幾乎是每個月都有,使廣大群眾在這些活動中學習、了解了水晶文化,提高了認識和鑒別水晶真假與優(yōu)劣的能力。
1996年第一個把東海水晶分類上網(wǎng),讓全世界喜歡水晶的人認識和了解東海水晶。
從事研究天然水晶20余年,在全國各地多次舉辦水晶專業(yè)知識講座,讓人們了解水晶,了解好水晶,識別水晶,參透水晶含有的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