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王作樞
王作樞(1827—1886),字宸垣,號少湖,別號文樓,晚年又號慕陶,清鞏昌府安定縣(今定西市安定區(qū))人。同治九年(1870) 試舉于鄉(xiāng),十三年(1874)中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翰林院 編修,國史館協(xié)修。光緒十二年(1886)任會試同考官,衡鑒清審, 選拔真才,深得清譽(yù)。榜眼鄒福保、翰林宋伯魯稱“恩師太史宸垣 公”。后歸回故里,應(yīng)聘主講平?jīng)隽䲡,蘭州求古書院,專心 課業(yè)、深受學(xué)子眾望。翰林安維峻、劉爾斤、劉永亨、楊思等皆出 其門。他一生足跡遍于隴、秦、豫、冀、晉等地,詩文中多有記述, 但都流佚于戰(zhàn)火,F(xiàn)存《慕陶山房詩文集》四卷,收集詩一百八十 余首。清代詩人、甘肅按察使白遇道論其詩“君根抵六經(jīng)、熔液諸 史、復(fù)泛于百家而折其衷,故其文若詩,自成一家。”其書法以小 楷見長,“雅麗精妙”深得唐紿京要旨,行書“遒勁流媚”富于書 卷氣韻。亦有《王作樞詩稿手跡》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