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這個名叫祝瀚的到底是何許人也?據(jù)《浙江通史》摘:祝瀚(1446~1517),字惟容,號寒崖。明朝紹興山陰天樂人(明朝時進化鎮(zhèn)為紹興山陰縣天樂鄉(xiāng))。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任刑部郎中主事,累官南昌知府,廉明有威,強直不屈.
蕭山祝氏,源于安徽歙縣。一世祖祝諫,北宋慶歷年間舉進士,任敷文閣學士。傳至第5世祝清臣,官刑部尚書,護駕南渡后,定居山陰。再傳至第13世祝諶,受封朝奉郎,寄居天樂涂川(今為進化鎮(zhèn)涂川祝家村)。至明朝,祝氏族中出了一位廉吏,那便是祝瀚。弘治年間,晉升南昌府知府。任期內(nèi),他“戴星視事,廉明有威! 祝瀚在任內(nèi)清理田租,抗災救荒,興辦學校,并約束屬官,有“祝青天”的美譽。
史記記載
1. 據(jù)《江西通志》載 ,祝瀚,墾田兩萬畝,筑圩五百處,當?shù)匕傩辗Q為“祝公堤”。在中國水利歷史中。南昌,新建二縣地處贛江和撫河尾閭,水道如網(wǎng),有發(fā)展圩田的良好條件。據(jù)萬恭《牛尾閘碑記》記載,今南昌東郊南接肖橋,北抵諸河,原是一片蓄洪洼地。弘治中刺史祝瀚筑堤四十里,隔絕北面諸河,其南開辟成數(shù)萬畝的圩田,名曰大有圩,圩東有牛尾閘一座與外水相通。弘治十二年(1499年)祝瀚還“修筑南昌圩岸六十有四,新建圩岸四十有一”④〔注:《(光緒)江西通志·水利》卷62〕。明弘治年間,祝瀚發(fā)粟700余石修筑南昌大有圩,該堤“西起石亭莊,東抵牛尾嶺,延袤四十里,北障大浸入鄱湖,而南墾平田數(shù)萬畝”。祝瀚為江西的水利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2.南昌市還有紀念祝瀚的祝公祠。
中國古代智慧故事《審狗記》就是出自關于祝瀚審理案件的事。
《中國人名大辭典》有錄:時寧王宸濠勢熾,家奴橫行不法。瀚嚴拒干謁。王府有鶴帶牌者縱于街,為民家犬所噬,宸濠備諜詣府衙欲民抵罪。瀚批諜曰:“鶴號帶牌,犬不識字,禽獸相爭,何預人事”。竟不置理,其強直如此。終被中傷落職歸里。意思是說:
南昌當時有明朝寧王朱宸濠(明太祖第16子朱權的玄孫)的府第。寧王飛揚跋扈,奢侈淫逸。王府內(nèi)養(yǎng)著一群白鶴,長頸上掛著“寧王府”的牌子。一次,一只白鶴出府,被一老百姓家狗咬傷了。寧王府的管事便拿著公文,氣勢洶洶地跑到南昌府衙問罪。祝瀚看過公文后,便在文末批道:“鶴雖帶牌,犬不識字;禽獸相爭,何予人事!”, 判老百姓無罪。但宸濠畢竟是帝室之胄,位尊權重。為了躲避他的報復,祝瀚決然辭去官職,回鄉(xiāng)隱居,20年不入城市。南昌百姓為感恩祝瀚,特地建筑了一座紀念他的專祠――祝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