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沈越是一位在上海、浙江越劇界名氣很響的人物。沈越與越劇的緣份,還得從他兒時與上海越劇院的越劇老前輩徐玉蘭的一番神交說起。沈越有一個特別喜愛《梁!返慕憬,家離上海越劇院很近。在耳濡目染之余,沈越也漸漸地迷上了這種優(yōu)美抒情、委宛細膩、有著杏花春雨般江南意蘊的越劇。一有空,就往上海越劇院跑。后師從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并且熟識圈內的很多演員。
1976年5月20日尹桂芳在上海訓導沈越:“你在常州要辦好校園的藝訓班,好似娃娃在搖籃里聽著唱紹興戲(越。!鄙蛟綇闹猩钍軉l(fā)。回到常州后,將本名沈煥增改為沈越,并且辭去了自己的工作,開始籌辦越劇培訓班。從此,他就將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越劇“搖籃”工程上。他也由此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長期堅持越劇推廣的繼承者。
經過沈越努力,常州青年越劇培訓中心于1985年創(chuàng)立,是江蘇省第一個文化專業(yè)戶,至今已經23年。沈越坦言,培訓班創(chuàng)辦之初,也面臨各種困難。要辦培訓班,就要有“生材”,即服裝、樂器、舞美燈光等。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個人想湊齊這些東西,算得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時,上海的另一位越劇表演藝術家陳少春先生給沈越想辦法,告訴他蘭州市越劇團有一批“生材”,并讓他去找一位名叫楊玉梅的副團長。當時沈越身上只有60多元,但是為了心中的越劇夢,他向一個開小店的老板借來了高利貸,遠赴蘭州。隨后,他還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企業(yè)的支持,以支撐越劇搖籃工程。
基本概況
1988年,江蘇常州市青年越劇培訓班聯合江蘇江南塑料集團、江蘇武進橫林五金工具廠等20家企事業(yè)單位,組成了常州市越劇之友聯誼會,越劇事業(yè)開始邁向“新生”的第一步。據了解,1993年時,常州市政府劃批一塊土地,用于“常青越”建設文化設施。通過對這塊土地的開發(fā),常青越獲得了培訓、演出的資金,創(chuàng)辦了《江南越劇報》,建立了越友苑,為常州熱愛越劇的市民提供了自己的地方。從經濟上保證了搖籃工程的持續(xù)開展。
在2005年一篇通訊《癡志不移三十春 喜聽雛鳳唱九云--訪全國第一個越劇專業(yè)戶沈越》,刊登在《新華日報》二版頭條。沈越看到后,激動不已。他說:“當年,我們辦班成為常州市第一個文化專業(yè)戶的時候,許多人不理解,有人甚至用異樣的眼光打量我,我身上的壓力很大,《新華日報》第一個給我報道出來,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如今,你們還是這樣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更使我增添了無盡的力量。我一定要把越劇培訓辦得更加出色,讓越劇之花越開越鮮艷!”
搖籃工程在常州至今共舉辦了70期免費越劇培訓,培養(yǎng)了5000多名青少年越劇“門徒”,并且培訓、選錄、輸送了數十名京劇、昆劇、越劇、錫劇、滬劇青少年專業(yè)演員。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沈越認為,“要想越劇能在中國發(fā)揚光大,就必須要有好的戲,有好的演員,更要有觀眾。有了觀眾之后,自然會出現好的演員和好的戲!
沈越按照這樣的思路,將學?醋魍茝V普及越劇的第一線。他計劃在怡康小學建立常州市青年越劇培訓中心“搖籃目標基地”,并請自己的恩師徐玉蘭為基地揭牌。此外,常州市局前街小學、怡康小學、第三中學等多所中小學校都將越劇引入了課堂,沈越也時常會親自去學校為學生講解、演示,對學生進行指導。
現在常州市越劇培訓中心與全國的藝術院校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大批優(yōu)秀學生被送入專校專業(yè)培養(yǎng)。在25年中,共培訓4000余名青、少、幼學員,并接納江、浙、滬專業(yè)院、團到常演出專場26次;深入企事業(yè)單位、學校、農村舉辦各種培訓班42期,為市級專業(yè)團體辦班20期,為聯誼單位進行常年性慰問演出100余場次;向專業(yè)院、團免費選錄輸送8名青少年專業(yè)人才,同時輸送專業(yè)劇團代訓生128名。
遇到家境困難的學生,為了幫助其更好的學習越劇,沈越還會為他們免除費用,把他們學習的阻力降到最低。同時沈越也走入常州大學城,為大學生宣傳越劇文化。讓在校大學生了解越劇,懂得越劇,為發(fā)展青年觀眾群體打開了一條道路。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不斷發(fā)展。在網絡信息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沈越還通過建立微博、QQ群等方式,讓喜歡越劇的人在網絡上就可以方便的參與討論和獲取最新訊息。沈越現在還準備組織青少年向國外發(fā)展,與國外團體聯合演出。這些都在推動越劇走的更遠。
通過35年的經驗沈越還總結出了一套越劇行動綱領,綱領包括越劇的《三個大力》培養(yǎng)宗旨;越劇的《三個結合》方針、越劇的《四項運作方法》和越劇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方向》四個方面。其中繁榮振興學習越;擴展教育熱愛越劇;宣傳普及認識越;鞏固提高演唱越劇這“四項運作方法”旨在為越劇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政治、藝術、社會、經濟環(huán)境。
11月在常州大劇院,為了慶祝建黨90周年,“搖籃目標”工程35周年和大劇院建立2周年,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及王君安、李敏、王一敏、陳麗宇、鄭全、陳翠紅五位國家一級演員和全團演職員專門帶來了兩部經典越劇--《江姐》與《紅樓夢》。這兩部經典越劇充分彰顯了越劇的藝術魅力,讓常州人民可以充分欣賞到尹派、王派、傅派、呂派越劇演唱的神韻。剛剛從上海上課歸來的沈越,又馬不停蹄的投入了這兩部戲的排演中。
沈越雖然是快70歲的老人了,但他每天都非常繁忙。去上海為學生講課,排練劇目,推廣“搖籃”工程等讓他的生活充滿了活力。生性活潑爽朗的他,童心未泯,仍然像孩子一樣快樂地與青年人一起排練學習,他熱情洋溢滿懷信心,他說:“為了越劇的明天,我愿意奉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