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王錫桐(1860—不明),又名守真,字鳳棲,寧海大里村人。自幼刻苦讀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秀才,長期執(zhí)教鄉(xiāng)里。為人豪邁耿直,喜喝酒,廣交游,常為鄉(xiāng)里人排難解憂,打抱不平,在民眾中有很高威望。曾編撰《緱北正氣集》,以鄉(xiāng)先賢氣節(jié)自勵。當時天主教在東南沿海一帶傳播,八國聯(lián)軍大舉入侵中國,王錫桐憤慨地說:“何夷人猖獗若是,吾輩讀經(jīng)何用?”
個人事跡
光緒二十六年(1900)春,大里王氏家族教首王品松霸占祀產(chǎn),拒不祭掃,遭族人賞罰。王品松依仗教會勢力,上縣城誣告,神甫即派教士會同縣吏營勇拘捕大里民眾,并乘機勒索。王錫桐挺身保護民眾,拒絕拘捕。民眾折斷官府“火簽”,搗毀轎子。王錫桐親自赴縣衙申述,竟被關押兩個月。釋放回鄉(xiāng)后,錫桐即秘密組織會黨“伏虎會”,并于同年6月發(fā)動民眾,燒毀大里、中胡教堂,懲辦附近一帶為非作歹的教民。后遭官府鎮(zhèn)壓,王錫桐轉入寧波、慈溪一帶活動。翌年春,王錫桐返大里,再次率眾燒毀重建的中胡教堂,又遭縣衙誘捕。民眾聞訊后,聚眾千余人,包圍監(jiān)獄,搶出王錫桐,錫桐帶領部分骨干,去嘉興、湖州一帶活動。光緒二十八年(1902)10月,教會改派神甫朱國光來寧海,加重鎮(zhèn)壓和勒索。民眾忍無可忍,密請王錫桐回鄉(xiāng)。
翌年9月,王錫桐回到大里,進一步發(fā)動民眾,并聯(lián)絡西鄉(xiāng)桑洲鎮(zhèn)和南鄉(xiāng)海游鎮(zhèn)等地的反教會力量,聚眾三百余人,先殺當?shù)刈鲪憾喽说慕淌,然后率眾攻打縣城天主教堂。沿途民眾云集響應,隊伍迅即擴大到近萬人。當時,城內雖有官兵駐守,并有百余名寧波參戎前來干預,但王錫桐采取分化策略,曉以民族大義,使其改變態(tài)度,不與民眾為敵。民眾包圍天主教總堂,活捉神甫朱國光,押往城南教場斬首剖腹示眾。
“寧海教案”震驚浙東,法軍派巴斯卡爾號巡洋艦進泊甬江口,向浙江巡撫施加壓力,迫使浙江官府簽訂《寧海教案議約》,勒索白銀十三萬兩。臺州知府坐鎮(zhèn)寧海,調集州府官兵,進攻大里,剿殺民眾,追捕王錫桐。錫桐沖出清軍包圍后,帶領部分伏虎會成員,潛往奉化、新昌、嵊縣、金華一帶活動.后更名易姓,不知所終。1904年,伏虎會入華龍會。在革命黨人陶成章、徐錫麟、秋瑾等人的推動下,成為革命的同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