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魏長賢(550年-624)鉅鹿郡下曲陽(今晉縣)人,遷居相州內(nèi)黃(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生子魏征(大唐名相),著名史學(xué)家魏收的族叔,博涉經(jīng)史,北齊時為著作佐郎,欲承其父志,改撰《晉書》,后因譏刺時政,出為上黨屯留令,其志未遂。
家庭情況
祖父魏顯義為北魏時義陽太守和陵江將軍;父親魏彥為北魏驃騎和史和光州刺史;族侄魏收,北魏時任太學(xué)博士、司徒記室參軍、北主客郎中。與溫子升、邢邵齊名,世稱“三才”,又稱“邢魏”。魏長賢生子魏征,為大唐一代名相。
生平經(jīng)歷
長賢博涉經(jīng)史,辭藻清華。初舉秀才。魏時任汝南王悅參軍。
入齊,平陽王淹征召為法曹參軍,轉(zhuǎn)著作佐郎。繼承父親(名彥,字惠卿)遺志,更撰《晉書》,編纂國史。
北齊河清年間(562-564),魏長賢給武成帝寫信譏諷當(dāng)時的政策,大大觸犯了幸臣,被貶為上黨屯留(今山西屯留縣)縣令。
親戚朋友勸誡或來信責(zé)備他不審度時機而上書,惹火燒身。長賢回信,抒建功立業(yè)忠于朝廷之志,表懷才不遇憤世嫉俗之情:“大臣尸位素餐沒有一個進諫言,小官害怕干犯憲則不敢講,徒然痛心朝廷的危難,白白哀嘆君王的恥辱,u2018有犯無隱u2019,沒有見過那樣的人。”“何況我的祖先,世代以講學(xué)為業(yè),用做兒女的道理教誨我、侍奉君主的禮節(jié)勸勉我呢?”“居官低下而毀謗在上的,希望有所裨益反而招致?lián)p失。我委實不才,以致造成親近人的恥辱,無聲無息地茍且容忍下去,又不是平生的志向。因此,希望能夠鋤掉那茅草,驅(qū)逐這鳥雀,鏟除一惡,樹立一善,這樣沒有違背先人的旨趣,以泯沒于九泉之下。求仁得仁,難道能怨恨誰呢?”言與不言在我,用與不用在時,若國道方屯,時不我與,以忠獲罪,以信見疑,貝錦成章,青蠅變色,良田敗于邪徑,黃金鑠于從口,窮達運也,其如命何!”
這封信發(fā)出后,人們都為他的遭遇不平,而他則心底平靜,處之怡然。其剛直不阿的浩然正氣在世人中留有聲望。
武平年間,因病辭職,不復(fù)仕。
北周武帝宇文征服齊朝,多次征召,他都以患病辭謝。卒74歲。貞觀七年(公元634年)被追贈定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