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吳亞雄,(1903~1936)原名偉華,橫山縣橫山鎮(zhèn)古水村人。
亞雄幼年聰明好學,常徹夜苦讀,舉家節(jié)衣縮食,籌資供其上學。民國十年(1921)考入橫山一高,品學兼優(yōu),思想進步,接受革命思想后,與高崗、曹動之,結為摯友。
人生履歷
民國十二年(1923)亞雄一高畢業(yè),因家道陵夷,被迫輟學,受聘于靖邊黃蒿界任教。借此傳播馬列,在窮鄉(xiāng)僻壤點燃了革命星火。
民國十七年(1928),橫山大年饉,餓殍盈野。亞雄念及災黎,常痛哭流涕,屢謀聚事,均未成功。
翌年春,因不滿現(xiàn)實,到西安投奔高崗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接著到甘肅慶陽、合水,在鄧寶珊部從事兵運活動。
次年,奉命打入國民黨駐寧夏第八旅,積極組織兵暴。
民國二十年(1931)秋,亞雄隨同高崗率部起義,奔赴南梁革命根據(jù)地,任陜甘第二路游擊隊第四支隊隊長。
民國二十二年(1933)春,因叛徒出賣,僅有數(shù)十人的四支隊在蟠龍山西柳樹峁村被國民黨八十四師的一個營圍得水泄不通。
亞雄見情勢危急,指揮部隊迅疾入山,敵人數(shù)路撲來,他指揮全體隊員頑強阻擊,經(jīng)三小時激戰(zhàn),打退敵人多次進攻,敵死傷慘重,而四支隊 只幾人輕傷。
敵人意欲撤退,亞雄身先士卒,領兵追擊,不幸腿部中彈,忍痛戰(zhàn)斗。敵人退后,他進山養(yǎng)傷數(shù)日,傷未愈又繼續(xù)參戰(zhàn)。
民國二十三年(1934),亞雄任紅軍四總隊隊長。
次年,先后任紅四團副團長兼參謀長、團長、八十四師政委,緊跟劉志丹運籌帷幄,南征北戰(zhàn)。
冬,亞雄與曹動之共同創(chuàng)建蒙漢騎兵游擊隊,任政委,馳騁長城內(nèi)外,驍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受到上級通令嘉獎,被稱為“勇敢善戰(zhàn)可歌可泣的人民騎兵”。
后隨劉志丹部隊參加楊園子、張家畔、黃大梁、龍鳳山等戰(zhàn)斗,解放大片土地,一時英名大震,威懾敵膽。
民國二十五年(1936)春,志丹東征陣亡,噩耗傳來,亞雄悲痛欲絕。他振作精神,所向披靡。
馬鴻逵匪部在寧夏孤注一擲,行使“苦肉計”,亞雄未能洞悉,9月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被詐降之馬匪反戈一擊,猝不及防,飲彈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