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胡馀德(1762~1845),又名正,字端齋,號朗榮,清代安徽績溪人,胡天注之次子。十幾歲即入店隨父操墨業(yè),其父晚年時,他已成為“二店主”。父病故后,遵遺囑繼承休寧胡開文墨莊,獲得“蒼佩室”商標專用權(quán)。所制之“蒼佩室”墨,屢充貢品。馀德精心設(shè)計墨模,力求造型新穎,圖案、裝飾美觀。耗巨資派人去京搜集圓明園、長壽園、萬春園藍圖,高薪請名家繪圖、刻模,其“御園圖”(64幅)、“棉花圖(61幅)和“十二生肖圖”(12幅)等,稱為清代墨模中之精品。聘請名師良工,按易水法炮制“蒼佩室”名墨。每松煙1斤、珍珠3兩、玉屑、龍腦各1兩,和以生漆搗10萬杵而成。其墨堅如玉,紋如犀,色如漆。馀德精通制墨技藝,嚴于經(jīng)營管理。制墨操作言傳身教,一絲不茍。對店員一視同仁。注重實干,厭惡奉承,生活上則關(guān)心體貼,每月開3次大葷。產(chǎn)品批發(fā)零售兼營,薄利多銷。在高級墨上追求較高的利潤,普通墨則取蠅頭小利,以物美價廉招徠顧客,擴大市場。馀德以巨資捐得議敘鹽運司知事,累贈中憲大夫,晉贈資政大夫。道光八年(1828),捐銀1000余兩建東山書院。9個兒子有1個歲貢生,6個國學生,大都從事墨業(yè),以休城胡開文為總店,在徽州各縣及安慶、蕪湖、揚州、上海、武漢等地開設(shè)分店,使胡開文墨業(yè)擴展到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