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張耒(1054-1114)宋代詩人. 字文潛,號柯山. 楚州淮陰(今屬江蘇)人. 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蘇門四學士之一. 熙寧六年(1073)舉進士,歷任臨淮主簿、壽安尉、咸平縣丞等職. 張耒13歲能文,曾游學陳州,受到學官蘇轍愛重,因得從學于蘇軾. 蘇軾稱其文甚似蘇轍,“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答張文潛書》). 自蘇軾、蘇轍、黃庭堅、晁補之相繼去世,張耒獨存,士人都向他問學. 張耒論文,淵源于三蘇,主張文理并重,平易自然. 創(chuàng)作以詩歌成就最高,集中有樂府詩、古律詩30余卷,近1700首,除個人抒情遣懷之作外,寫田野風光、稼穡艱難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較多,頗有白居易、張籍、王建之風. 張耒詩風以平易、流麗、曉暢見長,很少用硬語僻典,晁補之曾贊稱說:“君詩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風開百花”,頗能道出張詩的妙處. 張耒之作對南宋詩人學習唐調(diào),開了風氣. 他的寫景抒懷詩,真醇自然,清新圓潤,耐人尋味. 不過,張耒寫詩,長于鍛造佳句,而短于謀篇布局,有時琢煉不夠,部分作品不免流于平直粗疏. 張耒有《柯山集》50卷,《拾遺》12卷,《續(xù)拾遺》1卷. 《張右史文集》60卷. 《宛丘集》76卷.
人物評價
張耒平生仕途坎坷,屢遭不幸,可他從未忘懷操寫詩文。其著作被后人多次雕版印行,名為《柯山集》、《張右史文集》、《宛丘集》等,今人李逸安、孫通海、傅信三人編輯的《張耒集》,收詩約二千三百首,散文、史論、議論近三百篇,真可謂洋洋大觀矣!其詩早年體制豐腴,音節(jié)瀏亮,東坡稱之“汪洋沖淡,有一唱三嘆之音”,晚歲落其華,趨務平易,酷肖白樂天(居易)、張文昌(籍),一時獨步吟壇;其文則雄深雅健。纖秾瑰麗,無所不有,蔚然成家。
作品風格
? 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窮困,顛沛流離,后又屢遭貶謫,長期任地方卑官,對社會現(xiàn)實體察甚深,因而對勞苦百姓的關(guān)心也頗切,如在《勞歌》一詩中對那些“筋骸長彀”、“半衲遮背”的“負重民”以憐憫;在《和晁應之憫農(nóng)》一詩中對那些“夜為盜賊朝受刑”的“南山壯兒”以同情等等,等等。也正因為其“哀哉天地間,生民?嘈痢(《糶官粟有感》)的憫農(nóng)意識,才使他在政治觀點上追隨蘇軾,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而在實踐中則主張富國強民,改革弊政,以減輕人民負擔,這與司馬光等人純粹的因循守舊乃是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的。與此同時,面對遼、夏對北宋的侵凌,他也積極主張開邊御敵,建立奇功。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馬》、《聽客話澶淵事》等無不洋溢著一股勃郁的愛國主義精神,讀來令人感奮不
文學地位
張耒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論文學創(chuàng)作淵源于三蘇,提倡文理并重,以為“文以意為車,意以文為馬,理強意乃勝,氣盛文如駕”(《與友人論文因以詩投之》)。在《答李推官書》中他又明確申說學文在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務理,求文之工,世未嘗有是也”。在文章風格上,他反對奇簡,提倡平易;反對曲晦,提倡詞達;反對雕琢文辭,力主順應天理之自然,直抒胸臆,“文章之于人,有滿心而發(fā),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賀方回樂府序》)。
張耒的詩文正是其創(chuàng)作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長短利弊皆本于此。其文風近似蘇轍,蘇軾對他有“汪洋沖澹,有一倡三嘆之聲”的稱譽(《答張文潛書》),張表臣也稱其文“雄深雅健,纖秾瑰麗,無所不有”(《張右史文集序》)。他擅長辭賦,《哀伯牙賦》抒發(fā)曲高者孤獨無與,媚眾者身安得志的憤悶,《鳴蛙賦》運用各類比喻形容蛙鳴,《雨望賦》描寫風雨氣勢,在立意遣辭上都有超過唐人辭賦之處(《復小齋賦話》)。議論文立意警辟,文筆高奇,如《論法》、《敦俗論》、《憫刑論》諸篇,均為佳作。張耒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卓著,汪藻稱其詩“體制敷腴,音節(jié)疏亮,則后之學公者,皆莫能仿佛”(《柯山張文潛集書后》)!端问贰繁緜饕舱f他至晚年,詩風益務平淡,效白居易體,樂府效張籍。
詩歌取材廣泛,在很多詩篇中反映了當時下層百姓的生活,像《倉前村民輸麥行》、《勞歌》、《和晁應之憫農(nóng)》諸篇,無論是題材,還是表現(xiàn)風格,都與唐代新樂府詩極為相近。張耒詩以平易流麗明快見長,很少使用硬語僻典,蘇軾稱贊他“氣韻雄拔,疏通秀明”(《曲洧舊聞》卷五引),晁補之亦謂“君詩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風花自開”(《題文潛詩冊后》)。他作詩喜歡學習唐人,在集中有很多模仿杜甫、李白、韋應物的篇章,開北宋詩人學習唐調(diào)風氣之先。他注重煉句,呂本中《童蒙詩訓》云:“文潛詩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如u2018秋明樹外天u2019,u2018客燈青映壁,城角冷吟霜u2019,u2018淺山塞帶水,旱日白吹風u2019,u2018川塢半夜雨,臥冷五更秋u2019之類,迥出時流”(《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一)。此類佳句可謂俯拾皆是。
但是張耒的詩過分強調(diào)“滿心而發(fā),肆意而成”,因此部分作品顯得粗率質(zhì)直,朱熹曾批評說“張文潛詩有好底多,但頗率爾”,又云“張文潛詩只一筆寫去,重意、重字皆不問,然好處亦是絕好”(《朱子語類》卷一四○)。張耒詞作不多,詞風柔情深婉,與秦觀詞相近。其《風流子》(木葉亭皋下)敘寫秋思離愁,鋪景朗倩,烘托愁緒無極(《草堂詩余》正集卷六沈際飛評)。張耒的文集,在南宋時即有多種刻本傳世:羅仲洪刊本《柯山集》十卷,汪藻刊本《張龍閣集》三十卷,張表臣刊本《張右史文集》七十卷,井晦之刊本《譙郡先生集》一百卷(均見周紫芝《書譙郡先生文集后》)。
文集版本
其文集今存主要有四種版本:《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存清康熙呂無隱鈔本、《四庫全書》本等!犊律郊肺迨、拾遺十二卷,存武英殿聚珍版本、廣雅書局刻本,見于《宛丘先生集》而不見于《柯山集》的詩文,均輯入該本《拾遺》!稄堄沂肺募妨寰,存明[url]萬歷抄本、清雍正七年謝浦泰抄本等!稄埼臐撐募肥,存明嘉靖三年郝梁刻本。四種版本文集所收篇目互有差異。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有李逸安等校點《張耒集》,較為完備精審。張耒還撰有《明道雜志》一卷,南宋慶元時陳升刻于黃州,現(xiàn)存明刻本、《唐宋叢書》本、《學海類編》本!度卧~》第一冊收其詞六首!度卧姟肪硪灰晃逦逯烈话似咪浧湓娙。《全宋文》卷二七五○至二七七一收其文二十二卷。事跡見《東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本傳。近人邵祖壽編有《張文潛先生年譜》一卷。
張耒對詩文創(chuàng)作亦有他自己的觀點,其核心則是以理為主,辭情翼之!皩W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務理,求文之工,世未嘗有也。夫決水于江、河、淮、海也,順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沖砥柱、絕呂梁,放于江湖而納之海,其舒為淪漣,鼓為波濤,激之為風飆,怒之為雷霆,蚊龍魚鱉,噴薄出沒,是水之奇變也。水之初,豈若是哉!順道而決之,因其所遇而變生焉!⒑、淮、海之水,理達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宋史》本傳)。又云:“文章之于人,有滿心而發(fā),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賀方回樂府序》),一時之學者奉為至言。平心而論,強調(diào)在創(chuàng)作過程的發(fā)抒真情、筆隨意驅(qū),自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而且的確也是把握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但一味地否認構(gòu)思、修飾、琢磨、錘煉等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必要性,則又不免矯枉過正。作者本人的創(chuàng)作也正因了其自立的樊籬,因而多少顯得肌理有余而文采不足,略嫌枯槁相。其創(chuàng)作成就前未及東坡(蘇軾),后不如放翁(陸游),痼或即是。
當時評價
南宋高宗即位后,下詔追贈蘇軾為資政殿學士,贈張耒集英殿修撰,誥詞說:“四人以文采風流為一時冠,學者欣慕之及繼述之”。既概述了張耒等人的影響,又肯定了其文學成就,終于使張耒等巨名昭彰,流芳千秋。
在蘇軾、蘇轍、黃庭堅、晁補之、秦觀等相繼辭世后,仍作為文壇中流砥柱,傳道授業(yè),光大文風!端问贰の乃噦鳌贩Q其:“耒獨存,士人就學者眾。
詞作
《春林》
春林露如雨,蕭蕭曉花寒。引手攀高紅,微香來鼻端。
何以比芳潔,置之青玉盤。持歸供像佛,相對淡無言。
《荊軻》
燕丹計盡問田生,易水悲歌壯士行。
嗟爾有心雖苦拙,區(qū)區(qū)兩死一無成。
《少年游》
含羞倚醉不成歌,纖手掩香羅。
偎花映燭,偷傳深意,酒思入橫波。
看朱成碧心迷亂,翻脈脈、斂雙蛾。
相見時稀隔別多,又春盡、奈愁何。
《秋蕊香》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
朱欄倚遍黃昏后,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墻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風流子》
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
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
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
空恨碧云離合,青鳥沉浮。
向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
禁甚閑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減字木蘭花》
個人風味,只有江梅些子似。
每到開時,滿眼清愁只自知。
霞裾仙佩,姑射神人風露態(tài)。
蜂蝶休忙,不與春風一點香。
《滿庭芳》
裂楮裁筠,虛明瀟灑,制成方丈屠蘇。
草團蒲坐,中置一山爐。
拙似春林鳩宿,易于◇、秋野鶉居。
誰相對,時煩孟婦,石鼎煮寒蔬。
嗟吁。人生隨分足,風云際會,漫付伸舒。
且偷取閑時,向此躊躇。
謾取黃金建廈,繁華夢、畢竟空虛。
爭如且、寒村廚火,湯餅一齋盂。
《雞叫子》
平池碧玉秋波瑩,綠云擁扇青搖柄。
水宮仙子斗紅妝,輕步凌波踏明鏡。
《鷓鴣天》
傾蓋相逢汝水濱,須知見面過聞名。
馬頭雖去無千里,酒盞才傾且百分。
嗟得失,一微塵,莫教冰炭損精神。
北扉西禁須公等,金榜當年第一人。
失調(diào)名
水團冰浸砂糖里。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失調(diào)名
菖蒲酒滿歡人人,愿年年歡醉。
偎倚。把合歡彩索,殷勤寄與。
失調(diào)名
手把合歡彩索,殷勤微笑殢檀郎。
低低告,不圖系腕,圖系人腸。
人物軼聞
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老學庵筆記
文潛人物魁偉,故無已有詩云:“張侯便然腹如鼓,雷為饑聲汗為雨!鄙焦扔性娫疲骸傲禄鹪普羧馍!苯詰蛘Z也。直方詩話
昔四明有僧,身矮而腹皤,嘗負一布袋,人目為布袋和尚。臨終作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識世人,時人總不識!苯袷浪焖芷湎駷閺浝掌兴_。張文潛學士貌與僧肖。魯直詩云:“形模彌勒一布袋,文字江河萬古流!彪u肋編
張文潛崇寧元年知潁州。表云:“我來自東,每兢兢而就列;炊未及熟,又挈挈而告行!背剂派涎裕骸柏M有君父之前,輒自稱我?雖數(shù)更赦宥,不可追咎,然不可不禁,今后如有犯者,仰御史臺即時彈劾!蹦芨凝S漫錄
長安有安氏,家藏唐明王髑髏,作紫金色。其家事之甚謹。因爾家富達,遂為盛族。后其家析居,爭髑髏,斧為數(shù)片。張文潛聞之,即語曰:“明皇生死,為姓安人極惱!焙献笮Αr秦少游方為賈御史彈不當授館職,文潛戲少游曰:“千余年前賈生《過秦》,今復爾也!甭務咭詾榧阎o。
張文潛言嘗問張安道云:“司馬君實直言王介甫不曉事,何如?”安道云:“賢只消去看字說!蔽臐撛唬骸白终f也只二三分不合人意處!卑驳涝疲骸叭羧唬瑒t足下亦有七八分不解事矣!”文潛大笑。道山清話
張文潛初官通許,喜營妓劉淑女,詞苑叢談作漱奴為作詩曰:“可是相逢意便深,為郎巧笑不須金。門前一尺春風髻,窗外三更夜雨衾。別燕從教燈見淚,夜船惟有月知心。東西芳草渾相似,欲望高樓何處尋?”又云:“未說蝤蠐如素領(lǐng),固應新月學蛾眉。引成密約因言笑,認得真情是別離。尊酒且傾濃琥珀,淚痕更著舊胭脂。北城月落烏啼夜,便是孤舟腸斷時!焙铛涗
張文潛、晁無咎一日閱朝報,見蘇子由自中書舍人除戶部侍郎。無咎意以為平緩,曰:“子由此除不離核。”謂如果之黏核者。文潛遽曰:“豈不勝汝枝頭乾乎!”東北有果如李,每熟不即摘輒槁,土人謂之枝頭乾。石林燕語
張耒知潁州,聞坡卒,出己俸于薦福禪寺修供,以致師尊之哀。乃遭論列,責授房州別駕,黃州安置。清波雜志
張文潛好食蟹。晚年苦風痹,然嗜蟹如故,至剔其肉,滿貯巨杯而食之。梁溪漫志
張文潛三子,秬、秸、和,皆中進士第。秬、秸在陳死于兵,和為陜西教官,歸葬二兄,復遇盜見殺。文潛遂無后。老學庵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