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程松順十三歲拜“桂春”班(二黃班兼演目連戲)王順田為師習老生。出師后相繼在“上升”、“丹桂”、“長春”、“二陽春”、“柯長春”等大小戲班唱戲。因長期在山區(qū)演出,能演的戲很多。其嗓音響亮,并將所習之二黃腔、高腔兩者融合,粗獷之中又有稍縱即逝的細小變化(捉摸不定的顫音)。尤其是唱嗩吶二黃,行腔高亢入云,遠聽若近,繞梁三日,極富老徽調(diào)韻味,為觀眾所喜愛,馳名一時。擅演《李世民》、《空城計》、《定軍山》、《龍虎斗》、《烏盆記》、《搜孤救孤》、《打漁殺家》等。后因戰(zhàn)亂,民不聊生,加之國民黨欺凌迫害藝人,徽班相繼解散,其亦回家務(wù)農(nóng)。1954年被邀赴上海參加華東戲劇會演,所演《藍關(guān)渡》獲大會特發(fā)的榮譽獎。1956年被請到安徽省徽劇團傳藝,所授老戲有《龍虎斗》、《藍關(guān)渡》等十余出。所授《龍虎斗》之嗩吶二黃,是徽戲老二黃之原腔,二黃調(diào)之源頭,原汁原味、極具特色。1958年招待梅蘭芳大師時程松順親演了此戲,受到大師的高度贊揚。程松順本人亦有文學(xué)修養(yǎng),平日愛寫一些歌頌新社會的詩詞,所抄劇本工整、工尺譜準確,是老藝人中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