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所困,苦不堪言。楊翼武到任后,多方籌集資金,帶領群眾治理河患,修復渠道,使百姓漸次安居樂業(yè),當?shù)厝罕姼卸鞔鞯,頌揚有加。
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清海軍需調(diào)辦糧餉,楊翼武出色地完成了朝廷交辦的任務,被賞戴花翎(一種冠飾,用孔雀翎飾于冠后,以翎
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風翔一帶因災害連年,饑民造反,楊翼武奉朝廷之命,到風翔安撫黎民,遏制叛亂,治理環(huán)境,穩(wěn)定社會。經(jīng)過一年多時間的整治,鳳翔的情況大有好轉(zhuǎn),楊翼武也得到朝廷嘉獎,升任循化同知(州官),后又遷寧夏知府。因?qū)幭牡靥廃S河沿岸,漢唐時修筑的引水工程年久失修,幾經(jīng)毀廢,百姓為旱澇災害眼多者為貴,是清政府對功勛和特恩者的賞賜形式),后轉(zhuǎn)任蘭州府知府。道光元年(公元1821),楊翼武以才能稱好被朝廷委以云南鹽法道大學士重任。楊翼武因年邁奏請朝廷不去赴任,又補甘肅茶馬道署布政使司。此時,陜甘總督因事借調(diào)京師,朝廷下旨讓楊翼武代理總督職務。
人物貢獻
道光六年,新疆哈什喀爾張格爾作亂,楊遇春為欽差大臣率軍西征,楊翼武奉命負責在驛口組織轉(zhuǎn)運糧草。因當時路途遙遠,糧草供應困難,楊翼武想方設法籌措供給,使軍心安穩(wěn),連打勝仗。這件事傳到清宣宗昱寧耳中,欽命加官按察使。平叛告捷后,楊翼武又被留在西部邊陲處理戰(zhàn)爭后的善后工作。此時,楊翼武已年逾六旬,終因積勞成疾,不得不向朝廷請求解甲歸田,回華陰養(yǎng)疾;厝A陰后,楊翼武在華山玉泉院東側先祖楊震故居營構清白別墅,當看到關門李榕蔭所編撰《華岳志>后,又出資使其付印面世,故《華岳志》被稱為清白別墅本,為后世研究華山留下了一部珍貴的資料。他的生平事跡也被載入《華陰縣續(xù)志。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