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因工藝落后、資金匱乏,營業(yè)無起色。次年,召集股東會議,決定擴大資本,從國外購置機械,實行新法開采。隨后,張鳳起赴天津,經(jīng)人介紹,結(jié)識了德國人漢納根,多次磋商,于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0十朋三十日訂產(chǎn)草約12條,雙方出資各半,興辦“井徑縣橫西村煤礦公司”。遂向德國駐天津領(lǐng)事和井陘縣署會呈路礦總局分別提出申請,未得允準。張鳳起、漢納根不甘心,再次向路礦總局陳述理由。因義和團運動興起,事被擱置。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四月路礦總局做出批示,要求張鳳起、漢納根在10個月之內(nèi),查清礦苗再報。二人遂派技師勘查,確認含量豐富,將草約改為正式合同,定名“井陘煤礦局”,一邊呈報申令執(zhí)照,一巡購置機器、材料,勘定井口,招募工人,于十一月動工開建南井,次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煤。此時,袁世凱出任北洋大臣,竊據(jù)了仝洲,將張鳳起斥為“刁生劣監(jiān)”踢出了井陘煤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