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廖獻周(1912~1999),字宗行,廣東省 五華縣棉洋鎮(zhèn)橋江唐純村人。
生平
早年就讀于鄉(xiāng)里明新學校和揭西河婆大光學校,初中回本縣三江中學(今安流中學),高中進梅州中學。
1932年投筆從戎,在國民革命軍第十九中路軍蔡廷鍇將軍部供職,后考入國民黨中央警官學校高級班第四期深造。
1942年,受國民政府內政部派任廣東省警察訓練所教務主任,駐臨時省會韶關。
1945年升教育長
1947年省警訓所改為廣東省警察學校,出任該校教育長主持校務,負責全面工作。
1948年冬調任廣東省保安司令部簡任參議(領少將軍銜)。
1949年10月,國民黨將軍棄城撤離廣州,是時解放大軍剛抵達粵北韶關一帶,進穗城尚須時日。此時,廖獻周利用在警校工作多年的影響與各方協(xié)調,秘密策動廣州警察起義,組織成立“廣州市臨時治安維持委員會”,并親自指揮調度,維護了廣州社會治安和公共設施水廠、電廠、倉庫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徹底粉碎了珠江三角洲“大天二”武裝企圖趁廣州真空進行洗劫的罪惡行動,保全了公私財產完整的南國名城迎接解放軍進穗接管,并協(xié)助解放軍建立治安新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派進中原大學政治研究班學習,后參加湖北浠水和廣東南海土地改革,受立功表彰。1953年調入廣東省文史館,與副館長邑人魏中天共事,結為摯友,一起從事廣東文史研究工作,薦賢舉能,稽老撰述,不遺余力,搜集撰寫《三元里抗英斗爭史》、《廣東洪(秀全)兵起義史料》等一批珍貴資料,留存于世。并親自創(chuàng)辦文史夜學院,培育人才。歷任廣東省第四、五、六屆政協(xié)委員。
1993年離休,享受副廳級待遇。
1999年3月在穗逝世。
人物評價
逝后中共廣東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陳景文撰寫《燦爛霞輝耀晚晴》五首詩贊譽其生平。廣東省政協(xié)副主席鄭群賦詩:“早年司警政,揭竿接黎明;君去功勞在,高風啟后人!睂ζ浣(jīng)歷和功績以予概括,并作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