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崇禎七年(1634),隨父白慧元客居任丘。十一年(1638)父抗清陣亡,羽宸在積尸中尋得骨骸,扶柩歸葬。十五年(1642)蔭入太學(xué)。清朝建立,其“躬身山野,終身不仕”。晚年,潛心鉆研醫(yī)學(xué),救死扶傷,著有《醫(yī)理》20卷;并首纂《白氏族譜》。長子白玠,有傳。三子白璟,字景玉,亦深通歧黃,每遇奇癥,治之多愈,被褒為韓康再生。
白羽宸,字浩五,陜西清澗縣高杰村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清康熙十八年(1679)逝世。
崇禎七年(1634),隨父白慧元客居任丘。十一年(1638)父抗清陣亡,羽宸在積尸中尋得骨骸,扶柩歸葬。十五年(1642)蔭入太學(xué)。清朝建立,其“躬身山野,終身不仕”。晚年,潛心鉆研醫(yī)學(xué),救死扶傷,著有《醫(yī)理》20卷;并首纂《白氏族譜》。長子白玠,有傳。三子白璟,字景玉,亦深通歧黃,每遇奇癥,治之多愈,被褒為韓康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