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四歲入縣學,科試補廩,但鄉(xiāng)試輒下第。后時而教館,時而進學,博覽群書,遍訪淮故。光緒五年(1879)報捐試用訓導,署儀征教諭、甘泉訓導、興化教諭、海州學正、儀征訓導等。還曾應(yīng)聘為《江蘇通志》分纂、《淮陽府志》分纂、《 續(xù)纂山陽縣志》總纂。后因足疾腿病,歸里以詩文自適,整理并研究古籍和鄉(xiāng)梓文獻。著作甚豐,主要有《南游雜記》、《椿花閣隨筆》及《續(xù)集》、《蹄涔小識》、《楚臺聞見錄》、《王褒集注》、《鳳凰村筆叢》、《漢書字詁》、《廣韻引書略》、徐節(jié)孝等多位名人年譜、《椿花閣詩集》、《椿花閣文集》等。
生平
段朝端,江蘇淮安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三日,其居宅遺址在今淮安市淮城鎮(zhèn)人民政府西。 父逢元,字春泉,道光甲午(1834),稟貢生,以課讀生徒為業(yè),善詩。兄朝征,字月珊,號庸伯,同治癸亥(1863)諸生,附貢生,性豪邁,著《怡怡軒詩草》。(引自《山陽詩征續(xù)編》) 段朝端生于書香之門,從小就受到較好的教育。六歲入塾從師,至十二歲諸經(jīng)皆能背誦。應(yīng)童子試不售。十三歲從汪舜臣(字黎獻,清河人,世居淮安)師學,附范氏塾。范泳舂先生(《淮安古今人物(一)》有專文介紹——編者)與其父為芹譜友,贈以《淮壖小記》一部。段先生記曰:“予十三歲從汪舜臣師游,是書適刻成,蒙手賜一部,年少無知,管窺蠡測,略加商正。朱墨糾錯,未敢示人!笔鍤q入縣學,科試補稟。咸豐元年(1859)八月與張星橋舅父同行赴漸,杭州的天竺、西湖、錢塘江邊都有段先生的足跡,有詩收入《椿花閣詩集》。借浙闈江南鄉(xiāng)試不售,汪舜臣中正榜。十月歸里,成《南游筆記》一卷,“慨然有著作之志”。次年與吳縣蔣敬臣(名清翊,金石鑒賞收藏家、訓詁家,居淮)、本縣徐賓華(名嘉)先后訂交。時有曹礪庵(名鑣)先生的后人曹子求(名榘),住家離段先生家不遠,祖父留下的書室“甘白齋”成了當時文人談藝吟詠集會之地,段先生幾乎天天到那兒去,常在這里聚會的有楊笏山先生,主人曹子求先生,沈家駒、徐賓華等人。曹榘《贈段笏林》詩:“多君青眼顧,日日叨柴門,俗掃塵三斗,懷開酒一樽。鏖(zhu)談清有味,煙影淡無痕。此境足千古,交情道義敦!睍r段先生編其詩為《弱冠集》,就正于徐賓華曹子求,曹稱贊說:“弱冠編詩集,心花筆底開!狳h見奇才!庇志幱小痘丛贰,“讀君《淮苑》集,珍重比瓔琳。故事搜羅富,文獻百年心!鼻嗄甓纬嗽谟演呏袓渎额^角。 1863年汪舜臣去清河(今淮陰市區(qū))就吳棠(曾任清河知縣、漕運總督、四川總督)家塾。汪延段朝端館于家課自己二子。此乃段先生教讀生涯的開始。1864年歲考,列三等!八鞈嵢痪柝,定北上計。”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不售。取謄錄三十五名。歸,仍館于汪宅。授課之余,手不釋卷。自謂:“吾生有書癖,朝夕手一編,古人日相對,妙義何精研!有疑不能釋,思之廢食眠;間隙時一見,經(jīng)史費穴穿;手錄幾一尺,屹屹窮歲年。持此報良友,相期至華顛,雖無著作才,庶幾脈望仙。”(《雜感》三首之一)段先生嗜學、愛抄書、從事著作,購買書籍,保存了不少將近絕滅的淮人著作及善本古籍。 1870年,段朝端辭館去江寧,讀于鐘山尊經(jīng)書院。又應(yīng)鄉(xiāng)試,榜發(fā)仍落第,后屢應(yīng)鄉(xiāng)試不中,“自是功名之心亦稍稍淡矣。生計頗窘,乃甘心授徒!1871年以后,先后館于汪耀軒、丁西圃、清河王壽萱等人家,有時有家設(shè)館授徒,直至1897年歲底辭館,歷時三十余年,為淮安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晚清曾任山西巡撫丁寶銓、六安知州的田魯嶼均曾就學于段朝端。
著作列表
南游雜記一卷
椿花閣隨筆四卷
續(xù)筆四卷
蹄涔小識二卷
楚臺聞見錄四卷
淮人書目二卷
淮人書目小傳二卷
袁文拾沈二卷
昭代輿地碑目十八卷
王褒集注一卷
鳳凰村筆叢二十卷
漢書字詁二卷
廣韻引書略一卷
廣韻姓氏補編十卷
廣韻姓氏考一卷
邵氏姓解辨誤
真州學舍八卷
淮著收藏記一卷
半人瑣記一卷
三洲畫史二卷
跰躃余話六卷
跰躃余話之余四卷
徐集小箋三卷
徐節(jié)孝先生年譜一卷
周白民征君年譜
張力臣先生年譜
吳山夫先生年譜
張虞山先生年譜
任東澗先生年譜
顧在瞻先生年譜
李公凱先生年譜
椿花閣文集八卷
椿花閣詩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