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他在淡江大學取得學士學位,在美國北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取得碩士、博士(2002年)學位。
他在腦性麻痹的困難條件下,取得美國的碩士、博士學位,在臺灣史上相當少見。
回臺后曾在國立嘉義大學、中原大學等校教書,也曾在淡江大學和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工作。
著作
著有《學習之心》等書,譯有《啟迪資優(yōu):如何開發(fā)孩子的潛能》、《復健咨商手冊》(合譯)等書。
學習之心
出生時的一場意外,使得作者成為一個腦性麻痹患者,從外表上看來,他的行動遲緩不穩(wěn)、口齒也不清晰,在成長過程中常被人誤以為是具有學習障礙,以致從小學到國中,他經(jīng)歷了一段坎坷的學習歷程。直到高中,碰到一位慈愛的校長,及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他開始展現(xiàn)在語文及寫作方面的特殊資優(yōu)天份,他的學習之路才真正出現(xiàn)轉機,一舉擺脫身體及心理的學習障礙,成為語文資優(yōu)生。此后他更一路攻讀教育相關的學科,最后考取公費留學,取得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博士,并在學成歸國后,投入特殊教育的任教行列。
有鑒于自己特殊的學習歷程,他以自己的故事鼓勵所有的學生,破除學習的障礙,了解自己的潛在「資優(yōu)」特質,建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停止抱怨外在的環(huán)境,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F(xiàn)在也身為人師的花敬凱,也同時提醒所有老師們,不要忽略孩子們各自的「天才」,應該讓自己的教室變成教學的「無障礙空間」。
因為,不當?shù)膶W習/教學態(tài)度,比腦性麻痹更可怕!
人物生平
敬凱高中是讀離家較遠的延平中學,從下車的地方走到校門口要經(jīng)過好幾個十字路口;▼寢尰叵氘敃r情景,「有一天晚上下雨,我整晚都睡不著覺,心想,孩子明天要怎么走到學校?」越想越心疼,她決定買車送孩子上下學。
從她下班到延平中學有一個多小時的落差,她就叫敬凱待在學校讀書等媽媽。那時敬凱開始接觸教會,英文突飛猛進,高一更拿下全學年第一名,同時被評為「資優(yōu)生」,校長還特地在朝會時送他一個紅包鼓勵他;▼寢屨f:「那時我就給他一個目標,也給自己一個方向;我希望他將來走學術的路,而我希望能協(xié)助他走到目的地!
淡江大學畢業(yè)后,敬凱申請到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的入學許可,他以一年十個月的時間修完碩士,更在短短的三年內(nèi)拿下博士學位。敬凱留學期間,媽媽上百貨公司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因為「上百貨公司花錢哪,錢要存起來給兒子念書用的!」
二○○二年八月,三十一歲的敬凱取得了特殊教育博士學位,并在北科羅拉多大學兼任助教。媽媽遠從臺灣赴美參加他的畢業(yè)典禮。一到學校,一個臺灣留學生對她說說:「花媽媽,您兒子站在美國大學的講臺上教著底下五顏六色的學生,可真不容易呀!」那一刻,她心底有著無比的驕傲。
目前敬凱任職于淡江大學,并在中原大學兼課;叵脒@段歷程,花媽媽欣慰的說:「過去的辛苦,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