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郁松年(1821~1888)
官內閣中書。喜藏書。饒于財,凡宋人典籍,有末刻或刻而版廢者,輒不惜重資,訪求之并手自校勘。先后收得“藝云書舍”、“水月亭”、“小讀書堆”、“五硯樓”及黃氏“百宋一廛”之藏書,達十萬卷。又擇不多見本,先付刻印,名《宜稼堂叢書》。歿后,藏書盡散。北則歸聊城楊氏海源閣,南則歸常熟鐵琴銅劍樓,一部分為丁日昌持靜齋所得。松江知府湘潭人袁芳瑛亦獲不少。室名“宜稼堂”。
因經(jīng)營船塢和造船實業(yè),家資巨富。性好讀書,特別嗜好書籍收藏,不惜以巨資購藏圖書達數(shù)10萬卷。并親自點校。又斥巨資建藏書樓為“宜稼堂”。先后購藏汪士鐘“藝云書舍”、黃丕烈“士禮居”及顧抱沖、周錫瓚、袁廷梼等藏書家之舊藏,又收有錢謙益、曹溶等人殘帙圖書,收入歷代古籍善本數(shù)十萬冊。成為海內當時著名藏書家之一。編印《宜稼堂書目》,著錄古籍3 500余種。道光二十一年(1841),選其中宋、元佳本親自校正,編纂《宜稼堂叢書》6種64本,計229卷,所收宋代秦九韶、楊輝的《算經(jīng)》、宋代蕭常和元代郝經(jīng)兩家的《續(xù)后漢書》等,均是重要而又罕見的典籍。每種所作札記、?睒O精。藏書印有“郁泰峰所收書印”、“泰峰見過”、“曾寄申江郁氏處”、“泰峰所藏善本”、“郁泰峰己酉年所收書印”、“泰峰”、“曾氏郁泰峰家”、“泰峰所藏書”等!霸谏虾S籼┓寮摇薄ⅰ疤┓鍖彾ā钡。所有藏書由于保管不當,約于咸豐末至同治初(1861~1863)逐漸開始散佚,大多被流入南北各名藏書家之手中。所收汪氏“藝云書舍”的藏書,大部歸入山東楊氏“海源閣”,其他宋元舊本、名抄精校,歸于丁日昌“持靜齋”,另余精帙散編,則歸于陸心源“皕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