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周希圣,字維學,號元汀,零陵縣進賢鄉(xiāng)(今永州市何仙觀鄉(xiāng))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家境殷實,世代為官。希圣自幼聰明好學,10歲能文,17歲鄉(xiāng)試中舉,萬歷十七年(1589)中進士,授四川成都府華陽縣令。上任后,他勤躬善政,愛民如子,被譽為“青天”。萬歷二十一年(1593),華陽大旱,糧食減產,百姓饑饉,他將自己所積儲銀120兩全數(shù)賑濟饑民,自家人靠吃糠皮、紅薯度日。華陽縣故有宮扇之貢,每年需花十余萬金。他同情華陽百姓,感進貢宮扇之苦,于萬歷二十四年(1596)上疏直言,觸怒皇帝,被貶為灌陽典史。
希圣被貶后,沒有因官小而廢政,與巡按等歷時二年,修成《王文成公集》。爾后,他告假還鄉(xiāng)18載之久,以寧靜淡泊自守。
萬歷三十九年(1611),李廷機為相,周希圣被起用為太仆寺丞。次年,轉為尚書司丞,再次年升為光祿寺少卿,典試陜西,量才錄用,深得民心;萬歷四十五年(1617),奉旨到江西迎接益王還朝,被封為左通政。天啟元年(1621),他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次年,遷南京刑部右侍郎;天啟五年(1625),升任南京戶部尚書。
明熹宗時期,魏忠賢專斷國政,左副都御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罪惡。魏忠賢反過來誣告楊漣謀反,致使楊漣于天啟六年(1626)屈死獄中。周希圣同情楊漣,為其鳴不平,魏忠賢羅織其“罪名”,說“周、楊合謀,壟斷朝綱,陷害忠良”,熹宗偏信,將周希圣削職為民。
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魏忠賢罪行敗露被處死,周希圣以名德舊臣,原官起用。周此時無意仕途,堅辭不赴,崇禎八年(1635)十月病卒于家,享年85歲。
主要著作
周希圣罷官回鄉(xiāng)后,潛心著作,主要有《退思堂集》、《太極圖說》、《懷柳賦》、《尋芝賦》、《湘南志》、《森閣詩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