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胡傳淮纂文井《胡氏族譜》 明末清初,四川人民遭受了今人難以想象的大戰(zhàn)亂、大災難,人口銳減,田土荒蕪,蜀山盡碧。據(jù)清道光本《蓬溪縣志》記載:順治三年(1646),蓬溪縣城居民僅存數(shù)十戶,全縣殘存人口只有300余人,老虎白日出游,凋殘之甚,可想而知。鑒于四川地廣人稀,急待墾殖,清政府組織鄰近四川的湖廣等省移民入川,掀起了“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滴鹾笃冢髧珊甭槌沁w居四川省蓬溪縣文井場三臺觀(今文井鎮(zhèn)百恒村五社、六社)。胡大國子三人:長子胡應秩;次子胡應穗;季子 胡應秋。胡應秋,妻劉氏;子七人:胡廷福、胡廷祿、胡廷榮、胡廷華、胡廷富、胡廷貴、胡廷旭。胡應秩后裔聚居于今蓬溪縣羅戈鄉(xiāng)石牛村三社。胡應穗、胡應秋后裔分別聚居于今蓬溪縣文井鎮(zhèn)百恒村五社、六社。胡大國為文井胡氏入川始祖,卒葬文井場云臺觀八寶山,其墓今存。文井胡氏字派為:其大應廷聯(lián),永正家興傳,世代開文運,學成第耀先,厚德才萬載,光榮定勝前。 胡大國一支今已下傳十五代,子孫繁盛,瓜瓞綿延,遂稱蜀中文井巨族。 胡傳淮纂修蓬溪文井《 胡氏族譜》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