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紹
征北張永為吳興,請飗士入郡。飗士聞郡后堂有好山水,乃往停數(shù)月。永欲請為功曹,使人致意。飗士曰:“明府德履沖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負杖,忘其疲病。必欲飾渾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雖不敏,請附高節(jié),有蹈東海而死爾!庇滥酥。
升明末,太守王奐上表薦之,詔征為奉朝請,不就。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淵、中書郎沈約又表薦飗士義行,曰:“吳興沈飗士,英風夙挺,峻節(jié)早樹,貞粹稟于天然,綜博生乎篤習。家世孤貧,藜藿不給,懷書而耕,白首無倦,挾琴采薪,行歌不輟。長兄早卒,孤侄數(shù)四,攝尫鞠稚,吞苦推甘。年逾七十,業(yè)行無改。元嘉以來,聘召仍疊。玉質逾潔,霜操日嚴。若使聞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規(guī)于邊鄙,播圣澤于荒垂!痹t又征為太學博士;建武二年,征著作郎;永元二年,征太子舍人;并不就。
主要成就
飗士負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終老。篤學不倦,遭火,燒書數(shù)千卷,飗士年過八十,耳目猶聰明,手以反故抄寫,燈下細書,復成二三千卷,滿數(shù)十篋,時人以為養(yǎng)身靜嘿之所致也。著《周易兩系》《莊子內篇訓》,注《易經》、《禮記》、《春秋》、《尚書》、《論語》、《孝經》、《喪服》、《老子要略》數(shù)十卷。以楊王孫、皇甫謐深達生死,而終禮矯偽,乃自作終制。年八十六,卒。
史籍記載
《南齊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三十五◎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