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讀蘇軾傳記,使人感到,在蘇軾的稟性中,有一種天然的道家素質(zhì)!端问,蘇軾傳》說蘇10歲時,父親蘇洵游學(xué)四方,蘇軾就由老師張易簡與其母程氏教讀。到了蘇20歲左右時,他對莊子思想就有了相當(dāng)深刻的認識: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 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這就是說,在蘇軾未讀(莊子》之前,就已形成了與莊子相似的人生觀,只是還未能用文字把它們表達出來而已,待到見了《莊子》,才知道莊子已經(jīng)講了他心中要講的話。兩個文化巨人,相距千年而心心相契,可謂是“忘年交”了。
蘇軾不僅很早就建立了道家的人生觀,而且從小就與道士有交往。據(jù)蘇軾自述,他8歲開始讀書,即拜家鄉(xiāng)眉山道士張易簡為師:
吾八歲入小學(xué), 以道士張易簡為師。童子幾百人, 師獨稱吾與陳太初者!浜螅 余謫居黃州, 有眉山道士陸惟忠自蜀來, 云太初已尸解矣。(《東坡志林》)
予幼時嘗學(xué)于道士張易簡觀中。(《東坡詩話》)
蘇軾成人后,也經(jīng)常與道士交往,他除了自號“東坡居士”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號——“鐵冠道人”,又叫“鐵冠道士”:
鄭介夫……元佑初, 東坡公薦之復(fù)官。紹圣初,再謫 英。時坡公眨惠州,始與相遇,一見如故交。政和戊戌,介夫在福清, 夢客至, 自通“鐵冠道士”,遺詩一章,視之,乃坡公也。坡在海上嘗自稱“鐵冠道人”,時下世十七年矣。(《夷堅志》丙志卷十三) 詩人從小就跟著道士學(xué)習(xí),成年又自號玉堂仙,晚年又自稱道士,從中不難看出詩人對道教情感的深厚。
蘇軾本人非常崇信道教服食法。茯苓是道士經(jīng)常 服用的一種藥物,東坡對此藥有很深的研究: “東坡作茯苓妙法:取好茯苓,去皮滓,水澄過,曝干,凈蜜和勻捏團,裝瓦壇中,隔湯煮三炷香,即成團矣!(《六硯齋二筆》)松樹耐寒長青,道士便有不少人去吃松針?biāo)筛K軾對松樹的藥性也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食松不僅可以使人長生,而且用不同的調(diào)制方法,可以醫(yī)治不同的疾病(見《曲洧舊聞》)。蘇軾還煉過丹,《席上腐談》說:“東坡詩云: u2018暮年眼力嗟猶在,多病顛毛竊未華。故作明窗書小宇,更開幽室養(yǎng)丹砂。u2019黃魯直注云: u2018按先生與王定國書云: “近有惠丹砂少許,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教以養(yǎng)火,觀其變化,聊以悅神度日。”又詩云:u2018曹南劉夫子,名與子政齊。家有鴻寶書,不鑄金安蹄。促席問道要,遂蒙分刀圭。不忍獨不死,尺書肯見梯!眜2019關(guān)于這個劉夫子,《席上腐談)說:“《毗陵后集》趙堯卿注云:劉安世帶制,字器之,曹南人,得養(yǎng)生煉丹術(shù),公嘗師之!眜2019甚至詩詞文集中寫過大量隱語丹詩。
但在學(xué)習(xí)這些養(yǎng)生術(shù)積累精煉時,總不能持久!对フ录氛f:“東坡平生好道術(shù),聞輒行之,但不能久,又棄去。談道之篇傳世,欲數(shù)百千字!薄侗苁钿浕睢愤記載了他與眾多道士密切交往的情況,有時受了道士的欺騙仍相信不已。
蘇軾與道士的交往,有些頗具神秘色彩,他本人就講過這樣一件事:予在白鶴新居, 鄧道士忽叩門,時已三更, 月色如霜。有衣桄榔葉, 手攜斗酒, 豐神英發(fā)喳。呂洞賓者, 曰: “子嘗真一酒乎?”就坐各飲數(shù)杯,擊節(jié)高歌。合江樓下,風(fēng)振水涌, 大魚皆出。袖出一書授予, 乃真一法及修養(yǎng)九事。末云:“九霞仙人李靖書!奔葎e恍然。(《嘗真一酒》)除了這件奇事外,詩人在《記退之詩》中還講了這樣幾件事:貶居黃州時,時人盛傳蘇東坡已升仙為上帝作文去了,連宋神宗也信以為真,為此唏噓不已。后貶往海南,京師又盛傳他得道后乘小舟入海不還了。此后他的兒子又來信,講廣州太守說東坡已升仙(古代升仙、仙去、圓寂、涅槃等為死的代稱 ),只留下平時穿的道服。這些故事出自蘇軾之口,說明他與道教有密切的關(guān)系,也說明他平時閑居喜穿道服。
蘇軾對當(dāng)時的道家道教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在《上清儲祥宮碑》中把它們的內(nèi)容分為以清凈無為為主的黃老學(xué)說和以丹藥奇技、符篆小數(shù)為主的方士之言,認為前者為本,后者為末,黃老學(xué)說高于方士之言。但他緊接著又說:“修其本而末自應(yīng)。”對方士之言并未偏廢。
同當(dāng)時大多數(shù)文人一樣,蘇東坡很想修道成仙,因此學(xué)習(xí)道教方術(shù)就成了蘇軾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他寫過不少這方面的詩文。曾儲《道樞》錄有蘇軾胎息、內(nèi)丹養(yǎng)生說, 《韻語陽秋》講蘇軾寫有《天慶觀乳泉賦》、 《養(yǎng)生論》、 《龍虎鉛汞論》等!短K軾文集》卷七十三、七十四以及各卷等收有不少有關(guān)養(yǎng)生修煉的文字。蘇本人還講:
樂天作廬山草堂,蓋亦燒丹也。欲成而爐鼎敗。來日忠州刺史除書到。乃知世間、 出世間, 事不兩立也。仆有此志久矣, 而終無成者,亦以世間事未敗故也。(《東坡志林》卷 一)正是由于蘇軾與道家道教有如此密切的關(guān)系,所以當(dāng)蘇軾死時及死后,都與道家道教糾纏在一起,蘇東坡臨死時的情況同《莊子》中圣人死時的情況相同:
(蘇東坡臨死前)獨以諸子侍側(cè), 曰:“吾生無惡, 死必不墜。慎無哭泣以怛化!(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
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huán)而泣之。子犁往問之, 曰:“叱!避!無怛化。”(《莊子·大宗師》)
由于莊子的影響,蘇軾死得想和莊子心目中的圣人一樣瀟灑。在蘇死后,道士還曾巧妙地幫助過他: “崇寧大觀間,蔡京當(dāng)國,設(shè)元佑正入黨籍之禁,蘇文忠公文辭字畫存者,悉毀之。王銘以重刻《醉翁亭記》,至于削籍,由是人莫敢讀其文。政和中,令稍弛其禁,且陰訪求墨跡,皆以為大擋梁師成自言為公出妾之子,故主張是,而實不然也。時方建上清寶篆宮,齋醮之儀備極誠敬,徽廟每躬造焉。一夕,命道士拜章伏地,逾數(shù)刻乃起,扣其故,對曰: u2018適至帝所,值奎宿奏事, 良久方畢, 臣始能達章。u2019上頗嘆異,問奎宿何如人,其所奏何事,曰:u2018所奏不可得聞,然此星宿者,故端明殿學(xué)士蘇軾也。u2019上為之改容,遂一變前事!((夷堅志補)卷二十三)
至于蘇軾詩文中的道家道教內(nèi)容,多得不可勝舉,有些作品甚至是用老莊的語言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