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郭治武出生在莊河市高陽鎮(zhèn)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有閑暇時間就寫寫練練,最初也只是業(yè)余愛好。1993年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中,他遭遇嚴重的腦外傷,被定為二級甲等殘廢。由于腦部受傷,做不了劇烈的戶外運動,而身體的康復又需要適度鍛煉,這時他想起了自己鐘愛的書法,想通過寫字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而正是這一想法讓他在書法界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人物經歷
“u2018人怕上床,字怕上墻u2019。我在多年的練字中發(fā)現,有些字在桌面上書寫時從用筆、結構到章法都感覺挺好,可一掛到墻上就不那么如意了!惫挝湔f。他覺得,這是因為寫字人伏案的角度和站在遠處鑒賞的角度不同造成的,能不能站在鑒賞者的角度寫字呢?有了這個想法,他買回幾支長筆,開始嘗試在寫字的時候盡量提高執(zhí)筆的部位,讓眼睛跟紙之間保持盡可能遠的距離。寫出來一看,效果不錯。這樣寫了一段時間后,郭治武又不滿足了,可不可以把筆桿再加長一點呢?于是,他自制了一支0.6米長的大筆,后來他用的筆越來越長,0.7米、1米、2米……“筆桿加長的好處就是拓寬了書寫者的視野,能從觀賞者的角度安排調整字的結構,通篇謀劃全局,使書寫流暢自然,疏密得當。”郭治武說。隨著筆桿的加長,郭治武寫字的姿勢也有所改變,由原來伏在桌子上寫字到把紙鋪在地上站著寫。到后來筆桿更長的時候,他就搬來兩張長桌站在上面寫。
1998年底,郭治武向上;崴箍偛刻岢錾暾。基尼斯總部的工作人員看了他的相關資料后問他,能不能把紙貼在墻上,面壁書寫。這可難住了郭治武,因為用2米多長的筆桿橫著寫字平穩(wěn)度的掌握太難了。但面對困難他沒有放棄,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他就完成了由“地面書法”到“面壁書法”的轉型。
1999年元月,郭治武赴上海基尼斯總部做長筆書法表演,并獲頒“基尼斯長筆書法之最”證書,當時他所用的筆桿長達2.64米。事隔一年后的三月份,郭治武又以長4.64米、重625克的毛筆書寫,再一次向基尼斯總部提出申請并獲通過。作品被選作莊河招商團禮物1999年和2000年,郭治武兩次應邀赴中央電視臺《歡聚一堂》、《與您相約》等欄目現場做長筆書法表演,遼寧、上海、安徽等電視臺也對他的長筆書法做了報道,他的特殊才藝一時名噪大江南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長筆書法也越來越成熟。他的長筆書法作品9次入選建國50周年書畫大展賽等賽事,39次在全國書畫藝術500家書畫篆刻大展賽等賽場獲獎。他的字還連續(xù)2年被莊河市政府赴日、韓等國家招商團作為禮物送給外國友人。1996年和1999年,莊河市政府為他頒發(fā)了“文化事業(yè)突出貢獻”及“優(yōu)秀民間文化藝術人才”榮譽證書。
2003年,郭治武從莊河調入大連市工商局老干部處。如今,郭治武已是大連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硬筆書法協(xié)會理事、中華名人協(xié)會會員。作品和藝術簡歷入編《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當代中華藝術家金鑒名錄》等10余部典集,長筆書法作品還被中國三味書畫院、香港新風出版社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