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羅伯特·派克( 英語:Robert M. Parker, Jr.,1947年7月23日 - )是全球葡萄酒評論界無可爭議的名人。《紐約時報》說他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紅酒評論家。出生于美國 馬里蘭州 巴爾的摩。在 馬里蘭大學(xué)就讀歷史及美術(shù)史,主修歷史專業(yè),副修藝術(shù)史。之后進入馬里蘭大學(xué)法律學(xué)院學(xué)習,并于1973年畢業(yè)。在這10年半中,他當了律師,高級律師,之后成為巴爾的摩農(nóng)業(yè)信用銀行通用商會法律顧問助理。在1984年3月9日,他辭去了法律顧問助理的職務(wù),開始了全心的致力于葡萄酒方面的寫作。
據(jù)《領(lǐng)袖》雜志報道,Parker以前不喝葡萄酒,只喝可口可樂。但有一年他追隨女朋友去法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與他生活了30年的妻子),喝不下法國昂貴的可口可樂,被迫改喝葡萄酒,從此與葡萄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1975年開始從事與 紅酒相關(guān)的文字記錄,并于1978年開始刊登于以紅酒業(yè)導(dǎo)向的報紙上-"The Baltimore-Washington Wine Advocate"(之后改名為"The Wine Advocate")。
其中,派克對于紅酒以 派克采點( Parker Point,簡稱 )的方式來作評分,滿分為100分而且并不局限于任何紅酒價格。但是外界亦對于僅采用派克個人喜好作為絕對評價的方式也多有批評,PP到底只不過是表示出派克個人喜好而已。給葡萄酒評分是一個非常主觀的行業(yè),但是派克的支持者們大力擁護他,皆因他把葡萄酒從高高在上的神壇上拉了下來。葡萄酒評論與品酒藝術(shù)雖然不是派克發(fā)明的,但是他確實促成品酒用語與評分制度的標準化。
奠定聲望
據(jù)《領(lǐng)袖雜志》的描述, Parker堅信1982年的法國波爾多葡萄酒果香厚重,單寧不強,在橡木桶中的初期階段充滿青春活力,因此適合收藏。對此,Parker更是賭下他一生的信譽,向公眾宣稱1982是20世紀葡萄酒最好的年份之一。而有些專家則認為這可能不是能久藏的年份,果香淡去之后,可能沒有足夠的單寧為骨架以支撐酒在瓶中進一步地發(fā)展,于是有不少人對Parker的說法持觀望態(tài)度。但是相信Parker的人開始買期酒(Wine Future)。最終,事實正依Parker所言,1982的波爾多在上市之后確定成熟極慢,潛力無窮,成為上個世紀最佳年份之一,82年的紅酒價格更是連番幾番。自此,Parker奠定了他的聲望,他的追隨者日增,在紅酒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著作
《世界上最偉大的葡萄酒莊園》(The World’s Greatest Wine Estate: A Modern Perspective)
《帕克的葡萄酒購買指南》(Parker’s Wine Buyer’s Guide)
《羅納谷的葡萄酒》(Wines Of the Rhone Valley)
《勃艮第:生產(chǎn)商、產(chǎn)區(qū)與葡萄酒的綜合指南》(Burgundy: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Producers, Appellations And W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