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伍參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楚國
籍貫:不詳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簡介
伍參,伍氏,名參,楚國大夫,伍子胥曾祖父。
前597年,楚莊王率軍圍攻鄭國。六月,晉國三軍出動,救援鄭國。此時(shí)楚莊王已降服了鄭國,駐軍于郔地,準(zhǔn)備在黃河飲馬后就回國,楚莊王聽說晉軍已經(jīng)渡過黃河便想要回去,他的寵臣伍參想打仗,令尹孫叔敖不想打,說:“去年攻入陳國,今年攻入鄭國,不是沒有打仗。打起來以后不能得勝,吃了伍參的肉難道就夠了嗎?”伍參說:“如果作戰(zhàn)得勝,就是孫叔敖?jīng)]有謀略。不能得勝,我的肉將會在晉軍那里,哪里還能吃得上呢?”孫叔敖回車向南,倒轉(zhuǎn)旌旗,準(zhǔn)備回國。伍參對楚莊王說:“晉國執(zhí)政的荀林父是新人,不能行使命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gè)統(tǒng)帥想要專權(quán)行事不能辦到。想聽從命令而沒有上級,大軍聽從誰的命令?這一次,晉軍一定失敗。況且我軍撤退就是國君逃避臣下,國君怎能蒙受這番恥辱?”楚莊王聽了很不高興,命令孫叔敖把戰(zhàn)車改而向北,以待晉軍。不久,雙方在邲開戰(zhàn),晉軍大敗,楚莊王奠定了自己春秋五霸的地位。
史料記載
1、《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北,師次于郔,沈尹將中軍,子重將左,子反將右,將飲馬于河而歸。聞晉師既濟(jì),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zhàn)。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zhàn)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南轅反旆,伍參言于王曰:“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cái)。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轅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
2、《左傳·宣公十二年》:及昏,楚師軍于邲,晉之余師不能軍,宵濟(jì),亦終夜有聲。
姓氏源流
伍(Wǔ)姓源出有二:
一 出自羋姓
為黃帝時(shí)大臣伍胥之后,以祖名為氏。據(jù)《玄女兵法》載,黃帝為部落首領(lǐng)時(shí),其下有大臣名伍胥,其后代以祖名為姓,形成伍氏,伍胥就是后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時(shí)候,楚莊王有個(gè)寵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后裔。
二 出自回族中有伍氏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北上與晉國爭霸。他先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荀林父救援,兩軍在邲相遇。楚令尹孫叔敖見晉軍勢大,主張撤軍,楚莊王也同意。這時(shí)伍參對莊王說:“晉軍內(nèi)部不團(tuán)結(jié),號令不統(tǒng)一,元帥荀林父沒有威望,楚軍只要一進(jìn)攻,晉軍必?cái)!睂O叔敖生氣的說:“楚軍連年作戰(zhàn),已經(jīng)疲憊不堪。如果打了敗仗,即使殺了你做肉羹,也贖不了你的罪。”伍參笑著回答:“如果打勝了,那就證明你無謀;萬一打了敗仗,我的肉將由晉人來吃,哪里還輪得上你。 苯又屑(xì)分析了楚軍的有利條件和晉軍的弱點(diǎn),終于說服楚莊王同意出戰(zhàn),結(jié)果楚軍獲勝。于是楚莊王就封伍參為大夫,伍參便以名為姓,成為伍氏,其后代沿襲伍姓,形成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