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辦學校
“五四”運動后,張冀牖接受了不少新思想,深知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的重要,于1921年變賣部分家產(chǎn)創(chuàng)辦,獨資興辦樂益女中。定名“樂益”,取“樂觀進取,裨益社會”之意,強調(diào)自己的辦學是“以適應社會之需要,而為求高等教育之階梯”。
1923年,新校園建好后,位于人民路憩橋巷的樂益女中便正式搬到了這里。有40余間校舍、占地20畝的樂益,還購置了理化儀器、鋼琴、圖書、運動器械等教學設備,堪稱女學生們的樂園。
學校建成后,每年有十分之一的名額資助貧寒子弟。學生都剪短發(fā),還開運動會,演話劇,像郭沫若的《棠棣之花》,還用英文演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并大膽地延攬侯紹裘、張聞天、柳亞子、葉圣陶、匡亞明等具有民主思想和科學進取精神的進步人士任教。
1925年,張冀牖又在三多巷租屋創(chuàng)辦一所男子中學——平林中學,自任兩校校長。
他跟蔡元培、蔣夢麟等當時許多有名的教育家結成朋友,幫助他把學校辦好。他不接受外界捐款,別人想辦法找捐款,他恰恰相反,有捐款也不要。
新思潮新面貌
在新思想的影響下,樂益女中出現(xiàn)了從未有過的朝氣蓬勃的新氣象,樂益女中的女生們首先剪去了長發(fā),醞釀組織成立婦女聯(lián)合會,草擬了以拯救婦女、解放婦女為宗旨的章程,并公開登報征集同道。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振華、景海、英華等好幾個蘇州的女校一起,組成了蘇州市婦女聯(lián)合會,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后,樂益女中師生廣泛開展了宣傳、募捐活動,除在街頭、滬寧線上進行募捐外,并在學校設臺演戲三天。張冀牖還令其子女參加演出,邀請著名京劇演員馬連良登臺演出,戲劇界名人于伶也被請來幫忙,一切費用均由張冀牖負擔,募捐所得悉數(shù)送往上海。據(jù)《申報》記載:“組織募捐樂益女中成績最優(yōu)!绷T工結束后余款退回蘇州,由學生等自己動手,將樂益女中東邊的東北小巷拓成大路,取名“五卅路”,以資紀念。
英年惜早逝
為辦好學校,張冀牖對教職員工從豐給酬。學費年收入不及2000元,收支相抵每年要貼5000元以上。張冀牖生活樸素,自奉甚儉,但凡學校之所需無不竭力滿足,使教學正常進行。
張冀牖對青年教師時加獎掖,常在晚間燈光下,為之講解古文;對學生和藹可親,愛護備至;對家境清寒有志學習的學生,除減免學費外,并在畢業(yè)后資助深造。
張冀牖虛心求賢,常與蔡元培、馬相伯、吳研因等交往請教。期間,中共早期著名黨員肖楚女、惲代英等都曾秘密來蘇州樂益女中聯(lián)系過革命工作。
侯紹裘他們的活動,引起了當局的注意,在當局多次施壓下,張冀牖不得不辭退了他們,侯紹裘等先后離開學校。1927年4月11日凌晨,侯紹裘等18人在南京同時被捕,英勇犧牲。1928年2月,30歲的葉天底被國民黨反對派殺害。后來,匡亞明也遭遇被捕風險,緊急脫逃中,張冀牖還資助了他路費和生活費等。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冀牖攜家人回到安徽合肥,樂益學校也暫告一段落。1938年,張冀牖病逝于合肥西鄉(xiāng),時年49歲。
樂益從創(chuàng)辦到抗戰(zhàn)爆發(fā)的16年中,前后投入在25萬元以上,沒有一絲一毫是受惠于第三者?梢哉f是傾其所有的家產(chǎn)致力于教育,有人稱他為“懺悔型的貴族”。
教子有方
"和"字輩10姊弟中女孩子名順序為:元和( 字伯元)、允和(仲允)、兆和(叔兆)、充和(季充),六個弟弟分別名為: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寧和。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父親對女孩子的鐘愛和期望,不但不沾俗艷的花草氣,而且名和字中都有一股男子的豪爽氣。后來有人說,張家的男孩名字都有寶蓋頭,女孩的名字都有兩條腿,暗寓長大以后都要離開家。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邁開健康有力的雙腿,走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