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簡介,鮑國,謚文子。春秋時期齊國大臣。鮑叔牙曾孫,鮑牽之弟。生卒年不詳,大約生于齊頃公五年(前594年)之前,卒于齊景公四十七年(前501年)之后,享年九十余歲。
生平事跡
鮑國早年至魯,為 魯國施孝叔的家臣,為人忠良。施孝叔卜立家宰,立匡句須吉利。當時任施氏家宰有一百家的采邑,施孝叔給匡句須一百家采邑,讓他為家宰。而匡句須卻將家宰之位與采邑讓給了鮑國。施孝叔對匡句須說:按占卜確實是您擔任 吉利?锞漤氄f:“能與忠良,吉孰大焉?”于是的國任施氏家宰。
齊靈公七年,晉國扣押魯 季文子, 魯成公使子叔聲伯至晉,請求釋放季文子。子叔聲伯同母異父的妹妹嫁給晉國大夫卻堆為妻,郤讎欲為子叔聲伯增加封邑,子叔聲伯堅決不接受! 國語·魯語上》載,子叔聲伯歸魯后,鮑國問子叔聲伯為何不接受封邑,子叔聲伯分析卻攣有“三亡”說:“其身之不能定,焉能予人之邑!”鮑國聽后說:“我信不若子,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今子圖遠以讓邑,必常立矣!滨U國在魯不斷地增長了為政 做人的經驗。
齊大夫 慶克與 齊靈公之母聲孟子私通,他男扮女裝,與婦女一起蒙衣乘輦出入宮中,被鮑牽發(fā)現。鮑牽將此事告訴了國佐。國佐責問 慶克,慶克羞慚而退,久不出門。聲孟子問 慶克為何久不入宮,慶克說:“國子謫我!甭暶献訛榇藧篮迖舻热。
齊靈公八年,國佐相靈公參與諸侯伐鄭,高無咎、鮑牽守國。靈公還國,將人城,高無咎、鮑牽關閉城門,檢查旅客。這本來是為了保證靈公安全,卻反而給了聲孟子進讒言之機。聲孟子對靈公說:“高、鮑將不納君,而立公子角,國子知之。”于是靈公于當年七月刖鮑牽,而驅逐高無咎。因鮑國在魯做施氏家宰為人忠良,齊人從 魯國召回鮑國,讓他承嗣鮑氏。
齊景公二年,慶封滅崔氏后,益加驕奢淫逸,嗜酒好獵,不聽政令。慶封當國,卻不親自為政,而把國政交給他的兒子慶舍,自己帶著妻妾移居寵臣盧蒲鑒家,與盧蒲鱉交換妻妾,飲酒作樂。當時在朝廷辦公用餐每天有兩只雞,而管伙食的人偷著把雞換成了鴨子,送飯的人知道后又把鴨肉去掉,只送鴨湯。子雅、子尾由此惱怒當國者慶封。慶封欲謀殺子雅、子尾,使人謀于晏嬰等大夫,但無人相助,至此慶氏已經非常孤立。齊景公三年十月,慶封至萊地打獵,該年十一月七日。在太公之廟舉行秋祭,慶舍主祭;鮑國與欒氏、高氏、陳氏一起借機發(fā)動兵變。當時,慶舍為了安全,安排甲兵圍住公宮。而鮑國與陳氏安排自己的養(yǎng)馬人為俳優(yōu),在魚里表演。慶氏的馬容易受驚,慶氏的兵士都釋甲束馬而飲酒,后來為觀看俳優(yōu)演出,去了魚里。欒、高、陳、鮑之徒于是穿上慶氏兵士的戰(zhàn)甲,突然襲擊,殺了慶舍。慶封打獵歸國,途中知道有變,攻打不勝,出奔他國。
齊景公十六年,鮑國與陳無宇逐欒施、高強。當年齊惠公生頃公、公子欒、公子高。子旗為公子欒之孫,以欒為氏,即欒施;子良為公子高之孫,以高為氏,即高強。當時,欒氏、高氏與陳氏、鮑氏同為齊國顯族。欒施、高強嗜酒,“信內多怨”,與陳氏、鮑氏矛盾激烈。該年夏,有人密告陳無宇、鮑國,說欒施、高強將要攻打陳氏、鮑氏。陳無宇、鮑國集合人馬,做好戰(zhàn)斗準備,然后派人觀察欒施、高強動靜,見二人正在飲酒。此時陳無宇雖然知道傳言有誤,但已經集合人馬,欒氏、高氏知道后,必然舉兵,不如趁二人正在飲酒,先下手為強。于是,陳無宇、鮑國舉兵伐欒氏、高氏。
欒施、高強在突然襲擊之下,想挾持齊景公以令國人。但齊景公關閉宮門,欒氏、高氏遂伐虎門。齊景公使王黑率軍與陳無宇、鮑國一起與欒氏、高氏戰(zhàn)于稷,打敗欒氏、高氏,又敗欒氏、高氏于莊,然后乘勝追擊,又敗之于鹿門。欒氏、高氏奔魯。
齊景公二十年, 魯國季氏家臣南蒯占據季氏采邑費而反叛季氏,費人不從,南蒯無奈,出亡齊國,欲將費交給齊國。齊景公知道費人不從,于是使鮑國還費于魯。齊景公四十七年, 魯國 陽虎出亡齊國。 陽虎請求齊景公派兵伐魯,說三次加兵于魯,必能取魯。齊景公欲許之,鮑國諫曰:“臣嘗為隸于施氏矣,魯未可取也。上下猶和,眾庶猶睦,能事大國,而無天災,若之何取之? 陽虎欲勤齊師也,齊師罷,大臣必多死亡,己于是乎奮其詐謀。夫 陽虎有寵于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 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于季氏,而大于 魯國,茲 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齊景公聽從了鮑國的勸諫,扣押并流放了 陽虎。
從 齊靈公八年(前574年)從 魯國歸齊至齊景公四十七年(公元前501年)諫景公執(zhí) 陽虎,中間已有七十余年。鮑國自魯歸齊之前,已為施孝叔家宰,他在歸齊時不會小于二十歲。據此推斷,鮑國享年最少九十余歲。
其事主要見于《左傳》之《成公十七年》、《襄公二十八年》、《昭公十年》、《昭公十四年》及《定公九年》,《 國語·魯語下》與《史記·齊太公世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