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逸士救主
公元1363年7月20日, 朱元璋的水軍與 陳友諒的水軍分別來到了鄱陽湖,在 康郎山相遇。 陳友諒的船艦又高又大,連舟布陣,投戈斷江,舢艫千里。 朱元璋的船又矮又小,還有一些漁船,自然處于劣勢。結(jié)果, 朱元璋被 陳友諒圍攻,險象環(huán)生。其部下 韓成急中生智,跟 朱元璋換穿衣袍,欺騙了 陳友諒,后毅然投水代死而解圍。接著, 陳友諒又截江阻攔。其麾下驍將 張定邊率領(lǐng)他的艦船拼死直沖 朱元璋旗艦,要在百萬軍中取朱元璋首級。 朱元璋慌了,連忙命令船只躲避,誰知屋漏更遭連夜雨,由于轉(zhuǎn)舵太急,船只竟然擱淺,動彈不得。 朱元璋眼看拍岸驚濤,浪險風(fēng)高,束手無策,只能仰天長嘆:“天絕吾也,奈何!奈何!”
值此關(guān)鍵時刻,素諳水性,在附近等候多時的黎逸士見狀,迅速奪一漁舟,疾馳至 朱元璋坐艦邊,將其拉入船艙,冒著驚濤駭浪,飛槳駕漁舟而去。艙中,驚魂方定的 朱元璋感到饑餓難忍,逸士捧出饅頭,讓朱元璋充饑。及至上了對岸, 朱元璋手下大將 康茂才也帶兵趕來救護(hù),使朱元璋脫離了險境。 朱元璋見逸士忠勇過人,甚為器重,隨即撕下穿在身上的一塊袍角,捧于逸士手中,說:“吾日后若有出頭之日,以此物為據(jù),定當(dāng)厚報!”
饅頭公
公元1368年, 朱元璋平定天下,建國大明,史稱明太祖。當(dāng)上了皇帝的 朱元璋記起了當(dāng)年奪舟渡江救了他一命的壯士,于是詔告天下,以核對袍角為據(jù),感恩鄱陽湖救駕之人。逸士素來淡泊名利,加之經(jīng)過易數(shù)推算,認(rèn)為 朱元璋只能同甘苦,而不可共享安樂,史上狐兔死,獵狗烹的教訓(xùn)更使他不愿彰顯救駕之功。但明太祖派人多方探訪,終于得知逸士下落,遂詔令其上朝廷核對信物———袍角。在確認(rèn)無誤后, 朱元璋論功行賞,問逸士有何要求。逸士回說:自己年邁無為,只求皇上恩準(zhǔn)回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便足矣。于是, 朱元璋敕封其為副將,賜名輔君;給以饅頭吃,賜號饅頭,當(dāng)面稱其饅頭公。并褒封黎逸士三代俸祿,欽令居住地官府多加關(guān)照。及后,黎逸士攜其五子黎樂信至豐政都大椹(今名梅州市豐順縣豐良成西村),但見此地峰巒毓秀,山環(huán)水抱,遂卜居下來。其時大椹族少人稀,籍隸海陽。
黎逸士享壽八十有余。他去世后,葬豐順大椹寨下潭面上金龜下水形,又名翠子登潭形,坤山艮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