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鐘寺古鐘博物館位于北京城名剎大鐘寺內(nèi)。大鐘寺原名覺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總占地3萬平方米,寺廟格局嚴(yán)謹(jǐn),氣勢雄偉,曾是皇家祈雨、舉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因寺內(nèi)珍藏一口明永樂年間所鑄巨大佛鐘,故又俗稱為“大鐘寺”。
?
博物館位置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是中國專業(yè)性博物館。位于北京北三環(huán)西路北側(cè)大鐘寺。寺為清雍正十一年(1733)敕建,是清帝祈雨場所之一。1980年 3月,成立大鐘寺文物保管所,1985年10月建為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該館館藏古鐘類文物品種比較齊全,有樂鐘、朝鐘、佛鐘、道鐘、金剛鈴等古鐘類文物 4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6件。古鐘共222口、鈴192只,大的近7米高,小的可放在手掌之中;年代最遠的為西周編鐘,近的為民國道鐘。其中最珍貴的是永樂大鐘,約1420年鑄成,高6.75米,直徑 3.3米,重約46.5噸,有“鐘王五絕”的美譽。鐘身內(nèi)外整齊地鑄有漢文、梵文書寫的佛教經(jīng)咒 100多種,總計23萬多字,是銘文字?jǐn)?shù)最多的大鐘。其鐘聲悠揚悅耳,能傳40~50公里遠。大鐘僅靠一根小穿釘懸掛,其聲學(xué)特性與力學(xué)結(jié)構(gòu)具有科學(xué)研究價值。大鐘形體宏偉,鑄造精麗,青銅合金比率科學(xué)合理,用中國傳統(tǒng)工藝一鑄而成!扮娏帧敝械牧硪徽淦酚内ょ,鑄于明正德三年(1508)。
該館陳列面積2500平方米,F(xiàn)有《大鐘寺歷史沿革陳列》、《古鐘簡史陳列》、《鑄鐘工藝陳列》、《鐘王銘文陳列》等基本陳列。還設(shè)置了供觀眾敲擊和娛樂的編鐘、佛鐘和龍洗。該館出版有《古鐘文化》叢書。
詳細地址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景點名稱: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行車路線:乘302、300、367、718、運通101路車到大鐘寺站下車,路北
所在區(qū)縣:海淀區(qū)
景點位置:北京市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西路甲31號
大鐘寺原名覺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落成于十二年冬,是清帝祈雨場所之一。因寺內(nèi)懸有一口明永樂年間所鑄大鐘,故又俗稱“大鐘寺”。 1985年10月,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創(chuàng)立于此,它是目前全國唯一以收藏、展覽、研究、開發(fā)利用古鐘和古鐘資料、傳播古鐘文化知識為宗旨的專題性博物館。
歷史背景
位于北京北三環(huán)西路北側(cè)大鐘寺。寺為清雍正十一年(1733)敕建,是清帝祈雨場所之一。1980年 3月,成立大鐘寺文物保管所,1985年10月建為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大鐘寺坐北朝南,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大鐘樓依次排開,布局嚴(yán)謹(jǐn),大鐘樓是全寺建筑的主體,上圓下方,意喻“天圓地方”,國寶“永樂大鐘”便懸掛于此。1975年被公布為北京文物保護單位!坝罉反箸姟辫T造于明永樂年間,高6.75米,底徑3.3米,重46.5噸,鐘內(nèi)外共鑄經(jīng)文100多種,23萬余字。經(jīng)鑒定,確定為“國家級文物”,為世界之最。
該館展覽由“大鐘寺歷史沿革”、“曾侯乙編鐘”、“外國鐘”、“古鐘精品”等十一項組成,以收藏展示古鐘和研究普及鐘文化為宗旨,展示各種古鐘文物480余件,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知識的殿堂、休閑的場所!扮娾彺笥^”和“九朝古鐘”是該館兩個主要展覽,薈萃了古今中外代表性古鐘400余口,堪稱鐘的海洋。“古鐘簡史”、“古代鑄鐘工藝”展覽則提供了有關(guān)鐘的基本知識。“九亭鐘園”是一組新修復(fù)的建筑,懸掛著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古鐘,別有情趣。
在大鐘寺,您將走入一個鐘的王國。
館藏文物
該館館藏古鐘類文物品種比較齊全,有樂鐘、朝鐘、佛鐘、道鐘、金剛鈴等古鐘類文物 4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6件。古鐘222口、鈴192只中,大的近7米高,小的可放在手掌之中年代最遠的為西周編鐘,近的為民國道鐘。其中最珍貴的是永樂大鐘,約1420年鑄成,高6.75米,直徑 3.3米,重約46.5噸,有“鐘王五絕”的美譽。鐘身內(nèi)外整齊地鑄有漢文、梵文書寫的佛教經(jīng)咒 100多種,總計23萬多字,是銘文字?jǐn)?shù)最多的大鐘。其鐘聲悠揚悅耳,能傳40~50公里遠。大鐘僅靠一根小穿釘懸掛,其聲學(xué)特性與力學(xué)結(jié)構(gòu)具有科學(xué)研究價值。大鐘形體宏偉,鑄造精麗,青銅合金比率科學(xué)合理,用中國傳統(tǒng)工藝一鑄而成 (見圖)。“鐘林”中的另一珍品幽冥鐘,鑄于明正德三年(1508)。鐘高6.75米,直徑3.3米,重約46.5噸。 該館古鐘具有五絕:
一絕:鑄造年代最久;
二絕:鑄成經(jīng)種最多;
三絕:鐘聲傳播最遠;
四絕:力學(xué)結(jié)構(gòu)最佳;
五絕:鑄造工藝最高。
該館陳列面積2500平方米,F(xiàn)有《大鐘寺歷史沿革陳列》、《古鐘簡史陳列》、《鑄鐘工藝陳列》、《鐘王銘文陳列》等基本陳列。還設(shè)置了供觀眾敲擊和娛樂的編鐘、佛鐘和龍洗。該館出版有《古鐘文化》叢書。
永樂大鐘
1985年10月4日,北京的博物館大家族里又增加了 一個新成員----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永樂大鐘
永樂大鐘鑄于明永樂年間,距今已500多年。鐘通高6.94米, 外徑3.30米,鐘唇厚度18.5厘米,重量46.5噸。鐘身內(nèi)外整齊地鑄有佛教經(jīng)典17種,總計227000多字,字體工整、堅韌、相傳為明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 永樂大鐘的鑄造方法彩了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型法,鑄造 規(guī)整、造型精美、形體宏偉、鐘聲純厚綿長、圓闊宏亮、穿透性強。清晨可遠傳10余里。永樂大鐘以悠久的歷史、高超的書法藝術(shù)、精美的鑄造工藝而馳名中外,有“中國鐘王”之譽。它在世 界鐘林中也占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博物館里陳列的最古老的鐘為西周鑄造;陳列的鐘最重的有 幾十噸,最小的只有二三兩,造型各異,豐富多彩。
游客評價
1、位于北京北三環(huán)西路路北側(cè)大鐘寺站。有樂鐘、朝鐘、佛鐘、道鐘、金剛鈴等古鐘類文物 400多件。
后面最珍貴的是永樂大鐘,約1420年鑄成,高6.75米,直徑 3.3米,重約46.5噸,有“鐘王五絕”的美譽。
每逢元旦、春節(jié),寺里就會組織議價敲鐘,情況隨行就市,各有不同。
2、 還停留在兒時的記憶。奶奶家就住這邊,每年春節(jié)這里有廟會,于是大人就每一年都帶我們?nèi)ネ,?dāng)一切都已經(jīng)模糊的時候,唯一記住的就是那口大鐘,小小的我站在他面前,感覺他好大好高啊,直到我能夠到敲鐘的木棍時,大鐘終于被我敲響了,雖然聲音很小很無力,但這證名我長高了,長大了。這幾年大鐘寺沉寂了許多,也許久沒有再去了,仍唯獨不變的是每一年的春節(jié)零時,鐘聲會準(zhǔn)時響起,我又長大一歲。 3、是中學(xué)時去過的了。還在那里買了一盒古鐘音樂的磁帶,封套是溥杰題字,據(jù)說里面的音樂就是用大鐘寺的鐘演奏的(當(dāng)然還配其他樂器)。價錢頗貴(至少當(dāng)時我覺得是的),但這是我高中時最喜歡的磁帶之一,反復(fù)聽無數(shù)回,也算值得。
游覽注意
永樂大鐘是要登幾層樓梯參觀的,有個“打金錢眼”的節(jié)目。就是從上面投幣,如果打中中央的圓孔里會響。當(dāng)時我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我完全不相信,又吝惜錢,上去之前覺得我才不要扔錢去打呢。于是也就沒有換幣(如果愿意的話,可以跟坐在下面的博物館管理人員換1角的硬幣),但是到了頂上,我突然又感到很不甘心,不開心,摸了摸口袋里有一個一元的硬幣,一沖動就扔出去了……然而也沒有打中“金錢眼”。這樣我似乎甘心了,不過更加不開心。我去參觀的那一次,見游客留言簿寫的都是些贊美的話,比如“古代的工匠真?zhèn)ゴ蟆敝。對于我來說,只是在心疼那一元錢(如果換成一角的,起碼我還能再打九次,打中的機會還能多點),當(dāng)然我也沒有往留言簿上寫下這個心情。
現(xiàn)在,從單位回家如果是坐出租車,司機往往選擇走北三環(huán),也就能經(jīng)過大鐘寺。我常常想,保存這樣完整的一座寺院,如果不是一個“古鐘博物館”,而是一處清凈的道場,該有多么好啊。那樣北京人也就不用動輒去走柏林寺、走五臺山、走江西、走湖南湖北(“走江湖”)、走廣東福建去參訪了,北京的有僧團的寺院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