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糕,朝鮮族風味面食。舊時農(nóng)歷三月祭祀時以之供神;用糯米或黃米以水淘洗凈,黃豆炒熟磨咸細面?zhèn)溆。將糯米煮成飯盛于木槽?nèi),用木榔頭蘸水略搗之使成泥狀,倒于事先備好的石板上,再以木榔頭蘸水將其打成面餅;邊打,邊以人從旁撥之,使其厚薄均勻,打好后上撒豆面食用。第一次打出者稱“擦臺糕”,一般不用作供神;第二次以后打出者因石板面已干凈方可用之。糯軟粘柔,芳香濃郁。因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韌勁道,裹以黃豆粉,別有風味。
風味特點
簡介
打糕與其他亞洲地區(qū)年糕、糯米果、糍粑做法幾乎完全一樣。所以有的時候,在說朝鮮炒年糕的時候,其實他是打糕。朝鮮的打糕是把糯米蒸熟后捶打而成的。食用時切成塊,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來筋道,味香。因此,朝鮮族歷來把打糕當作上等美味,每逢年節(jié)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貴賓時,都要做打糕。
吉林朝鮮族風味小吃,用木槌捶打煮熟的糯米制成的糕,性粘。打糕是朝鮮族春節(jié)的早點。除夕傍晚,家家戶戶忙著打制年糕,到了春節(jié)早晨,男女老少穿著新衣,全家歡聚一堂,吃著新打出的年糕,期盼新的一年五谷豐登。現(xiàn)在打糕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厮募窘钥沙缘娘L味名吃。
種類區(qū)分
根據(jù)用米的不同,打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種是用黃米制作而成的黃打糕 。朝鮮族人民喜食打糕的歷史悠久,每逢年節(jié)、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jié)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見到哪家的婦女喜氣洋洋地忙著做打糕,就知道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健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參”,就說明了這一點!「鶕(jù)作料和口味的不同,打糕的品種有:朝鮮族打糕、棗泥拉糕、桂花拉糕、赤豆拉糕、薄荷拉糕 韓國松針打糕等。
朝鮮族打糕朝鮮族打糕是以糯米為原料,用糯米飯槌捶打而成。制作時,
先要將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幾個小時,直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為止,然后把米撈出濾干。
隨即把米放入蒸籠用大火蒸半個多小時之后,
再把蒸好的糯米放在砧板上,用木槌邊打邊翻動,邊翻動邊用水擦砧板,否則,打糕就會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動,打的時候越勻越好。一般要打到看不見飯粒為宜,
最后,撒上豆沙或熟豆面便可以食用。喜甜食的,可蘸上糖;喜咸的,可佐上鹽。此打糕粘潤可口,味道清香。
打糕有很多口味,如豆沙、芝麻、山楂、菠蘿、花生、草莓等。
打糕里加入豆沙等美味可口的作料,包成半月的形狀,然后放入鋪著松針的蒸籠里蒸制而成。人們在制作打糕時還會加入南瓜或者是蒿子稈,使打糕變成了黃色或綠色,連色素都是純天然的,非常健康,有補血養(yǎng)胃的效果。
做法介紹
食材原料
糯米4500克,黃豆500克,紅小豆500克,白糖200克。
烹飪方法
1.紅小豆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煮至軟爛撈出,控凈水分,加入白糖,再放入鍋中用小火煸炒推碎成豆沙粉。
2.黃豆用水洗凈,入鍋用小火炒出香味取出,磨碎篩成細粉。
3.糯米放入清水中浸泡10小時左右,撈出控凈水,放入鋪有濕布的蒸籠中,鍋預(yù)熱后放入,蓋嚴鍋蓋,用旺火蒸20分鐘左右取出,放入木槽或平面石板上,用木槌捶打成團后,再打成粘糕,然后打糕切成長條形狀,外層裹上一層熟黃豆粉或豆沙粉即成,也可不裹,蘸粉而食。
打糕的制作要領(lǐng):
1.糯米飯用蒸法,而不用煮,是為了使飯糯而勁道;
2.捶打時應(yīng)用力均勻,最好先在木槽內(nèi)打勻,然后取出打成片,再切成條;
3..宜現(xiàn)做現(xiàn)吃。
朝鮮做法
打糕是朝鮮人民的傳統(tǒng)食品。它的做法是:先把江米(糯米)洗凈,放在冷水中浸泡,然后煮熟,成粘米狀。用木錘反復(fù)敲打江米成粘面,即成為打糕。再蘸著豆面和白糖吃。這種打糕粘性強,耐饑餓,是朝鮮人民喜愛的食品之一,它與我們平時所吃的年糕、糯米果、糍粑相似。
特色
糯軟粘柔,芳香濃郁。因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韌勁道,裹以黃豆粉,別有風味。
生產(chǎn)制作
簡介
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3-4小時后,撈出來灑少量鹽水,放到鍋里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槌反復(fù)捶打。直到打碎飯粒為止。再用搗碎的熟小豆,或炒熟的大豆面作佐料。將打糕切成小塊,拌佐料食用。打時多為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為新婚夫妻二人,丈夫捶打,妻子在下面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二人借勞動增加感情,一份香粘細膩、筋道適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制作材料
主料:以糯米為原料,但年糕是用糯米面做成,而打糕則是用糯米飯捶打而成。
輔料:豆沙、熟豆面、糖、鹽等。
操作步驟
1。爐子開中火,把黃豆粉和2湯匙白糖炒香。
2。煮熟糯米,加入3湯匙白糖攪勻,攤涼。
3。工作臺墊保鮮膜,把糯米平鋪在上面。
4。用搟面杖敲打糯米糕,邊敲邊撒水,直到看不見米粒,大約40分鐘。
5。把米糕切成喜歡的式樣,在黃豆粉里滾一下。
6。把少量黃豆粉篩在米糕上。
制作要領(lǐng)
1.糯米飯用蒸法,而不用煮,是為了使飯糯而勁道;
2.捶打時應(yīng)用力均勻,最好先在木槽內(nèi)打勻,然后取出打成片,再切成條;
3.宜現(xiàn)做現(xiàn)吃。
新工藝優(yōu)點
1、由于采用“冷壓成型”,取消了蒸糕工序,消除了產(chǎn)生糊化層的因素、產(chǎn)品外觀、色彩、質(zhì)量比老工藝均有提高。
2、生產(chǎn)不受蒸糕溫度、加熱時間、工人技術(shù)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壓力、壓縮量等工藝參數(shù)易于控制,故產(chǎn)品質(zhì)量較穩(wěn)定。
3、取消蒸糕工序,減少蒸爐、翻盆機、冷卻等設(shè)備,使整個機械化生產(chǎn)設(shè)備大為簡化,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4、取消蒸爐,減少了熱源,改善了勞動環(huán)境。
飲食文化
打糕又稱引絕味、引絕餅、粉糍、豆糕,是朝鮮族在各種節(jié)日、慶典和慶豐收等喜慶日子里最常吃的一種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guān)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 〈蚋庾鳛槌r族民俗食品,歷經(jīng)幾百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朝鮮族的生活起居和飲食文化,加工打糕時旁觀的人們載歌載舞,場面熱烈,整個過程完全融入到了朝鮮族民俗活動之中,成為朝鮮族具有代表性的飲食文化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目前朝鮮族打糕已獲得省級批準,正申報國家級非遺產(chǎn)項目。
風味
打糕,顧名思義,就是用手工打出來的。打糕制作工藝具有民族特色,而且純手工的制作方法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首先,選上等北方糯米,也稱“江米”,或選擇大黃米和小黃米。糯米要經(jīng)過一天的浸泡才能上鍋蒸,蒸熟后反復(fù)進行捶打至糕狀。食用打糕時要蘸紅豆沙或炒好的黃豆面,口感細嫩、潤滑、筋道。朝鮮族在民間有句俗話說:“三伏天吃烏鴉頭大的打糕,全身都有勁!闭f明打糕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根據(jù)用米的不同,打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種是用黃米制作而成的黃打糕 。朝鮮族人民喜食打糕的歷史悠久,每逢年節(jié)、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jié)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見到哪家的婦女喜氣洋洋地忙著做打糕,就知道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健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參”,就說明了這一點!「鶕(jù)作料和口味的不同,打糕的品種有:朝鮮族打糕、棗泥拉糕、桂花拉糕、赤豆拉糕、薄荷拉糕 韓國松針打糕等。
朝鮮族打糕朝鮮族打糕是以糯米為原料,用糯米飯槌捶打而成。制作時,
先要將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幾個小時,直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為止,然后把米撈出濾干。
隨即把米放入蒸籠用大火蒸半個多小時之后,
再把蒸好的糯米放在砧板上,用木槌邊打邊翻動,邊翻動邊用水擦砧板,否則,打糕就會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動,打的時候越勻越好。一般要打到看不見飯粒為宜,
最后,撒上豆沙或熟豆面便可以食用。喜甜食的,可蘸上糖;喜咸的,可佐上鹽。此打糕粘潤可口,味道清香。
打糕有很多口味,如豆沙、芝麻、山楂、菠蘿、花生、草莓等。
打糕里加入豆沙等美味可口的作料,包成半月的形狀,然后放入鋪著松針的蒸籠里蒸制而成。人們在制作打糕時還會加入南瓜或者是蒿子稈,使打糕變成了黃色或綠色,連色素都是純天然的,非常健康,有補血養(yǎng)胃的效果。
朝鮮族人民喜食打糕的歷史悠久,每逢年節(jié)、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jié)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見到哪家的婦女喜氣洋洋地忙著做打糕,就知道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健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參”,就說明了這一點。 隨著社會的進步,打糕也有了新的含義——在朝鮮族人民聚集的地方,每年的高考期間,會有家長將祝福的話寫在紅紙上,用打糕粘涂在立起來的木板上,象征著高中狀元,金榜題名。
在秋冬時節(jié),朝鮮民族經(jīng)常制作一種小方塊米糕(也稱“打糕”),最常見的一種叫“糯
米打糕”,用糯米精制而成。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從這種習俗中產(chǎn)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節(jié)日送禮不能缺了米糕,尤其在送娘家禮物時更不能缺少,據(jù)說米糕里還有誠心、愛心和孝心的含義。韓國人搬家的時候,也有做米糕分給鄰居的習俗。在寒冷的冬天,人們喜歡將打糕放在火缽上烤過之后,澆上稀蜂蜜汁、甜面糊或熟柿子汁等再享用,味道十分甜美。糯米打糕在朝鮮半島傳統(tǒng)飲食中可稱得上是節(jié)日食品的臺柱子,
吃米糕在朝鮮半島幾乎和吃谷物的歷史一樣長。古代朝鮮王朝的貴族非常重視在節(jié)日吃米糕,在今天的韓國博物館和韓國傳統(tǒng)飲食研究所里,就陳列著數(shù)百年前貴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間遺留下來的制作米糕的專用器具。在朝鮮半島出土的壁畫里,就有了打糕的場面。到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半島的米糕文化達到鼎盛時期。 韓國米糕的做法和中國大同小異,有“蒸糕”和“打糕”之分,多用糯米和粳米作原料。韓國米糕多做成甜餅和各色花式的點心,甜餅和點心多數(shù)有鮮、咸、甜等味道的餡,甜餅還要在外面粘上花瓣并放在平鍋上用油煎。韓國人喜歡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歲、結(jié)婚、祭祀等重要的日子里,都要制作糕餅以祈求平安。春節(jié)或中秋節(jié)等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制作節(jié)日糕餅,農(nóng)歷三月三要做杜鵑花餅糕,中秋的時候做松餅。
食用指南
打糕湯
主材料:打糕800克(大概3-4人分)、雞蛋1個、牛肉200克、大蔥1根、咸鹽、香油、食用油適量、韓國醬油1勺、牛肉湯6杯。
副材料:制作牛肉湯的佐料有,牛腩肉300克、水12杯、大蒜3頭、大蔥1根。
做法:
1、首先制作牛肉湯。300克的牛南肉先用涼水浸泡30分鐘至一小時,除去牛血,然后洗
凈,切成絲狀,放入湯鍋,加入12杯清水煲湯。水開了之后放入大蔥和大蒜一起煮,大約一個半小時之后就可以了。
2、打糕片用清水洗凈。在韓國超市和打糕店里都有現(xiàn)成的打糕片銷售。之所以這種打糕可以用來做湯,是因為這種打糕不是用糯米做的,而是用大米做的。糯米打糕不能熬湯。3.雞蛋分出蛋黃和蛋青,并分別用油煎成蛋餅,然后切成細絲待用。
4、在制成的牛肉湯中倒入打糕片,用中等火候煮一段時間,直到打糕煮熟。然后用韓國醬油和咸鹽調(diào)味。
5、煮熟的打糕湯盛在一只碗里,上面放上一點煎好的蛋青和蛋黃絲。一般韓國人在吃打糕湯的時候,還喜歡在上面放一點烤海苔絲,這樣黃白蛋絲和黑色的海苔絲一起伴著白色的打糕,色澤非常艷麗,給人一種喜悅的感覺。
韓國炒打糕條
主料:豬肉50克、粉條50克、泡開的海參50克、白菜莖200克、胡蘿卜50克、泡蕨菜50克、蘑菇50克、芝麻鹽5克、醬油10克、豆油10克、香油5克、蔥20克、蒜10克、胡椒面0.5克、辣
椒絲2克做法:
1、把白菜根、胡蘿卜、泡開的蕨菜和蘑菇、海參、豬肉切成絲,用調(diào)料醬腌。
2、在炒鍋中倒入豆油將豬肉炒熟以后,放入白菜根、胡蘿卜、蕨菜、蘑菇、海參。
3、等到蔬菜熟了,放入切好的打糕條,用調(diào)料醬調(diào)味后放到碟子里撒上芝麻鹽,最后用辣椒絲澆頭。
番茄沙司炒打糕
材料:打糕200克,番茄沙司100克,洋蔥1/2棵,蒜末1小匙,小蔥切蔥花少許,葡萄籽油1大匙,純凈水少許,牛肉200克,辣椒醬1大匙。
做法:
1、打糕放入涼水中泡,洋蔥切絲。
2、鍋中燒葡萄籽油,放入牛肉和洋蔥炒制。
3、牛肉開始熟的時候放入番茄沙司、蒜末、水、辣椒醬。
4、煮開后放入打糕,用小火煮至打糕柔軟,最后撒上蔥花即可。
朝鮮族人民喜食打糕的歷史悠久,每逢年節(jié)、老人壽誕、小孩生日、結(jié)婚慶典等重大喜慶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見到哪家的婦女喜氣洋洋地忙著做打糕,就知道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健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參”,就說明了這一點。 隨著社會的進步,打糕也有了新的含義——在朝鮮族人民聚集的地方,每年的高考期間,會有家長將祝福的話寫在紅紙上,用打糕粘涂在立起來的木板上,象征著高中狀元,金榜題名。
在秋冬時節(jié),朝鮮民族經(jīng)常制作一種小方塊米糕(也稱“打糕”),最常見的一種叫“糯
米打糕”,用糯米精制而成。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從這種習俗中產(chǎn)生了“吃打糕過年”的說法。節(jié)日送禮不能缺了米糕,尤其在送娘家禮物時更不能缺少,據(jù)說米糕里還有誠心、愛心和孝心的含義。韓國人搬家的時候,也有做米糕分給鄰居的習俗。在寒冷的冬天,人們喜歡將打糕放在火缽上烤過之后,澆上稀蜂蜜汁、甜面糊或熟柿子汁等再享用,味道十分甜美。糯米打糕在朝鮮半島傳統(tǒng)飲食中可稱得上是節(jié)日食品的臺柱子,
吃米糕在朝鮮半島幾乎和吃谷物的歷史一樣長。古代朝鮮王朝的貴族非常重視在節(jié)日吃米糕,在今天的韓國博物館和韓國傳統(tǒng)飲食研究所里,就陳列著數(shù)百年前貴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間遺留下來的制作米糕的專用器具。在朝鮮半島出土的壁畫里,就有了打糕的場面。到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半島的米糕文化達到鼎盛時期。 韓國米糕的做法和中國大同小異,有“蒸糕”和“打糕”之分,多用糯米和粳米作原料。韓國米糕多做成甜餅和各色花式的點心,甜餅和點心多數(shù)有鮮、咸、甜等味道的餡,甜餅還要在外面粘上花瓣并放在平鍋上用油煎。韓國人喜歡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歲、結(jié)婚、祭祀等重要的日子里,都要制作糕餅以祈求平安。春節(jié)或中秋節(jié)等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制作節(jié)日糕餅,農(nóng)歷三月三要做杜鵑花餅糕,中秋的時候做松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