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笏牌”是一種民間工藝產(chǎn)品。它因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是所用的笏牌,加之香酥可口而得名。原產(chǎn)于江西,后由王朝勛老人在清朝乾隆年間乞討至馬廠而帶入。王氏家族代代相傳,至今已有220年歷史。酥笏牌的最大特點就是“酥”,剛出爐的笏牌,拿到手上,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嘗一口,酥脆的味道中,帶著點點的甜味,十分爽口,入心入肺。酥笏牌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脆”,稍不留神,跌到地上,就碎成了粉。由于它酥松可口,營養(yǎng)豐富,已成為茶鋪、飯桌上的珍品,探親訪友相互饋贈的禮品,出差旅游的必備品。并逐步發(fā)展為一種飲食文化,成為馬廠山區(qū)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的一大亮點。
簡要介紹
以馬廠鎮(zhèn)最為可口。因其形狀象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象牙笏牌,故有此名。酥香味美,為品茗佳品,又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
食材介紹
主料:面粉、熟芝麻
特點:味美,品茶時食用味更佳
全椒特產(chǎn)酥笏牌是全椒名點之一,以馬廠鎮(zhèn)最為可口。因其形狀象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象牙笏牌,故有此名。酥香味美,為品茗佳品,又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尤為適宜老年人食用。為明樂韶鳳所創(chuàng)。
得名緣由
笏是古時上朝時,大臣為了怕遺忘的重要的事情,而將奏請之事書于其上,類似于今天的記事本。酥笏牌則是因為類似笏,又香酥可口而得名酥笏牌。
產(chǎn)品歷史
“酥笏牌”是一種民間工藝產(chǎn)品。它因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是所用的笏牌,加之香酥可口而得名。原產(chǎn)于江西,后由王朝勛老人在清朝乾隆年間乞討至馬廠而帶入。王氏家族代代相傳,至今已有220年歷史。
酥笏牌選料嚴格而科學,工藝復雜而獨特,色香味俱全,尤以酥松著稱,堪稱中華一絕。在華東大地休閑食品中聞名遐邇。1958年曾做為皖東地區(qū)名特產(chǎn)品呈送中南海,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親自食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復函全椒縣政府致謝。港、臺同胞品嘗后一致贊不絕口。
由于它酥松可口,營養(yǎng)豐富,目前已成為茶鋪、飯桌上的珍品,探親訪友相互饋贈的禮品,出差旅游的必備品。并逐步發(fā)展為一種飲食文化,成為馬廠山區(qū)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的一大亮點。
酥笏牌是全椒名點之一,以馬廠鎮(zhèn)最為可口。因其形狀象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象牙笏牌,故有此名。酥香味美,為品茗佳品,又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尤為適宜老年人食用。為明樂韶鳳所創(chuàng)。主料為面粉,鵝油或鴨油、熟芝麻。將油酥和面團揉和,反復折疊,搟成24層,形成長約16厘米,寬約6厘米的底坯,撒上芝麻入爐以文火悶透。取出后清除炭火,再層層放入爐內(nèi),利用爐內(nèi)余熱,熏烤過夜即可,啟爐香氣撲鼻,放入茶盤,以手指在兩頭一按,即碎為八塊。食之有益于胃寒、食欲不振、體虛、盜汗等癥。
產(chǎn)品特點
酥笏牌的最大特點就是“酥”,剛出爐的笏牌,拿到手上,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嘗一口,酥脆的味道中,帶著點點的甜味,十分爽口,入心入肺。酥笏牌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脆”,稍不留神,跌到地上,就碎成了粉。
產(chǎn)品功效
食之有益于胃寒、食欲不振、體虛、盜汗等癥。
產(chǎn)品制作
主料為面粉,鵝油或鴨油、熟芝麻。
酥笏牌的制作非常講究,將油酥和面團揉和,反復折疊,搟成24層,形成 長約16厘米,寬約6厘米的底坯,撒上芝麻入爐以文火悶透。和出的麥面要反復揉搓,加上菜油,搟制成薄片,薄片越薄越好,這樣折疊起來,可以折疊成多層,烘烤出的笏牌非常酥脆。技術(shù)精湛的師傅搟出的面片薄如蟬翼,近乎透明,蒙在眼睛上,可以看到走動的人影。然后將這薄面片反復折疊成正方塊或長方塊,撒上芝麻,進行烘烤。烘烤的火候也是十分講究的,開始用大火蒸干水分,然后用小火慢烤,最后用文火慢慢地熏,往往要用3個多小時(或用余火熏烤過夜)才能烤出一爐。啟爐香氣撲鼻,放入茶盤,以手指在兩頭一按,即碎為八塊。